霜雪照曦言 作品

第二百七十八章 人世的感悟


  邵曦的轉變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老吳已經記不清了。

  他只記得當初剛帶邵曦進入中原的時候,邵曦還是一個意氣風發,滿腦子行俠仗義的少年,遇到閒事一定要管,遇到有人被人欺負了,他也一定要替人出頭。

  若不是這樣,也不會與丁裕安、章煥智,甚至和那個衣衫襤褸的楚雲河相識了。當初在萬縣明明只是路過,卻非要管那樁閒事,不然也就不會有後邊青山郡的那段經歷了。

  這一切舉動都證明,當初的邵曦雖然聰明,雖然一腦子的鬼點子,但內心卻始終清澈無塵。

  可是不知道從何時開始,老吳發現這孩子開始變得有些冷血無情了,開始變得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了。

  這種改變如果一定要找一個起始點的話,老吳能想到的只有青山郡葉紫鳶的死。似乎是從那次的事件之後,邵曦做事不再是單純的憑著一己意氣,而是開始權衡利弊,開始用各種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

  先是進入白鷺書院,藉助白鼎公的關係將青山郡的兩本賬冊呈遞到刑部,接著便是跑到蕭常毅的面前去告御狀,這個過程中邵曦做的每一件事都有著一個明確的目的,那就是要替葉紫鳶討回公道。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邵曦做事開始變得只追求結果,而不在意過程中採用何種手段。

  也許是青山郡之事讓他明白,用乾淨的手段是無法還這個世間以乾淨的。既然如此,只要目的是乾淨的,在達到這個目的的過程中就不必在意手段是不是有些髒。

  人常常會被道義捆住自己的手腳,可事實證明,這個世間吃虧的都是講道理的人,那些不講道義,甚至沒有人性底線的人反而活得很滋潤。既然如此,那就用他們的手段去對付他們,讓他們也承受自己施加在別人身上的痛苦,惡人自當有惡報。

  邵曦的這種改變對於老吳來說既欣慰也擔憂。

  欣慰的是這孩子已經完全掌握了這世間的處世之道,無論任何事都能夠遊刃有餘地解決,並且有了掌控事態發展的能力。

  而擔憂的是怕他走向另一個極端,為了達到一個所謂正確的目的採取非常規手段倒並不能說是錯,但那一定不是正途。

  正與邪之間最大的區別不僅僅是要達成的目標,這其中所採取的手段也是衡量正與邪的一個重要標準,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會讓人漸漸地迷失自己,最終分不清什麼是正,什麼是邪,很可能最終在不自覺中滑向邪惡。

  之所以說人間正道是滄桑,正是因為正道是一條鋪滿荊棘的艱難之途,要受到人性與道德的約束。

  同樣是為了達到目的,行正道要艱難許多,要受到各種規則的束縛,不能夠突破人性的底線。

  正因如此才被很多人所不屑,認為這是迂腐,是不懂變通,卻忘記了正義之所以為正義,恰恰是因為採取了正確的手段去達到了正確的目標。

  若是採用邪惡的手段,不管你的目標如何正義,你都越過了人性與道德的邊界,那便不再是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