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9章 推動

  趙愛民的絕地出擊並沒有止步於實驗室裡的科研工作。他開始主動參與各類學術交流和研討會,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研究成果。這讓他逐漸在學術界建立了一定的聲望,同時也為他的團隊贏得更多的支持。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趙愛民也逐漸發現,科研領域的競爭激烈而複雜。除了來自匿名信的攻擊,還有更為隱蔽的思想鬥爭。有人對他的研究提出質疑,有人暗中阻撓他的學術進展。

  在一次學術交流中,一位同行看著趙愛民的海藻鹽研究報告後,冷笑道:“貧窮出身的人還想在這個領域有所作為?你們這些人還真是好笑。”

  趙愛民心中一沉,他清楚地感受到來自這個同行的不屑和歧視。然而,他沒有選擇陷入消極情緒,而是選擇用實力回應。

  他在會場上堅定地回應道:“每個人都有追求知識的權利,不應該因為出身而被貼上某種標籤。我相信,只要用心研究,就一定能夠做出有價值的貢獻。”

  這番言辭引起了現場一些人的共鳴,但也有人依然對他心存異議。趙愛民開始思考,他的實驗室究竟要面對怎樣的思想鬥爭,他要如何在這個競爭激烈的領域裡保持自己的立場。

  回到工作室,他和團隊成員們進行深入的討論。大家開始認真思考如何更好地應對外界的壓力和質疑,同時保持內心的堅定。趙愛民深知,要在這個領域有所作為,不僅僅需要實力,還需要拓展更多的人脈和資源。

  一個晚上,趙愛民突然想到了一位曾經在學術界頗有聲望的教授,這位教授曾對他的研究表示過讚賞。他決定主動去拜訪這位教授,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指導和支持。

  當他來到教授的辦公室時,教授看到他微笑著說:“趙先生,有什麼事情嗎?”

  趙愛民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和困擾,希望能夠得到一些建議。教授沉吟片刻後,鼓勵他說:“在學術界,思想鬥爭是常態。但更重要的是,你要相信自己的研究,同時也要學會與人建立更多的合作關係。只有通過合作,你才能夠更好地突破思想的壁壘。”

  這番話讓趙愛民深有感觸,他開始主動與其他領域的研究者合作,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時也虛心學習他人的經驗。他明白,在這個龐大的學術舞臺上,團結合作是戰勝思想鬥爭的重要武器。

  隨著時間的推移,趙愛民和他的團隊在學術領域逐漸樹立了起自己的聲望。他們在各類學術期刊上發表的論文受到了廣泛關注,工作室也逐漸成為業內矚目的存在。思想鬥爭固然存在,但在合作與努力的推動下,他們逐漸超越了外界的質疑,迎來了更多的支持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