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辰曦 作品

第一百四十六章 中國之港臺文化

 那些夏天,彷彿最流行的就是港臺文化了。

 彷彿如今聽到beyond樂隊的《光輝歲月》。《真的愛你》《海闊天空》,《喜歡你》你知道那些粵語流行歌曲在大陸多火。直到現在90後聽到這些歌都會愛上這些經典之作。

 當年譚張爭霸,譚校長從此告別頒獎,哥哥從此退出樂壇。我想那個年代的香港樂壇不僅僅是他們的歌好聽,而更多的是歌迷的支持與喜愛。以至於都會影響到明星,這就是歌迷的力量。

 當掌聲與噓聲同在喧起,那就是那個時代殿堂級的兩位歌手在角逐音樂上的至尊地位,以及各大金曲獎獲得者。不是“校長”,就是“哥哥”。

 1986——1989年譚張爭霸結束,也是香港音樂最輝煌時期,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最後以一首《幻影+霧水戀》告別譚張爭霸,當“校長”遇見“哥哥”也謝幕。從此香港樂壇又迎來新的開端——香港四大天王。

 20世紀90年代初,四大天王巨星橫掃亞洲。1993年歌神張學友一首《吻別》賣了400多萬張,打破華語歌在臺灣的紀錄。從此,“歌神”只屬於張學友。包括抒情的《一路上有你》和搖滾風的《餓狼傳說》。

 不老男神劉德華,當唱出《忘情水》,《冰雨》《愛你一萬年》還是常青樹般散發魅力。

 亞洲舞王郭富城《對你愛不完》,他的舞還是很多人去學。

 文藝黎明的《今夜你會不會來》,你覺得長的帥,好看,就是一種傲嬌的資本。

 當香港四大天王解體,香港只剩下周星馳搞笑無厘頭的香港電影。最經典還是《大話西遊》和《功夫》這兩部對大陸人來說是最叫座的影片。從此星爺還是星爺,而香港電影只剩下沒落。缺少好的電影,我們只能從那些回憶裡開始懷念以前的那個情懷。

 金庸的武俠劇還是那麼的好看,從古天樂與李若彤演的《神鵰俠侶》金庸劇從此成了熒幕公眾戀人。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被金庸書迷寫成對聯,就是對聯裡這十四部武俠小說。最好看的莫過於《鹿鼎記》,《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雪山飛狐》,《笑傲江湖》,《神鵰俠侶》,《射鵰英雄傳》,《俠客行》。

 你喜歡金庸先生的作品,還是那些武俠故事?

 那個夏天,你讀了多少遍?看了多少遍?

 就像瓊瑤阿姨的言情小說,《還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

 說起來金庸先生與瓊瑤阿姨還是表親。就像倪匡與亦舒是兄妹關係。之後香港就是張小嫻的代表作《麵包樹上的女人》。《荷包蛋裡的單人床》……

 都說提了武俠,說了金庸先生,而少了古龍先生,那麼真的沒意思。金庸的大俠情懷,古龍的是江湖情懷。金庸的愛情是適用於生活,而古龍的愛情是獨屬一人卻不是他生活的樣子!如果是生活必定風花雪月般的愛情,而金庸先生的愛情更加的溫馨浪漫些。

 從1955年文藝江湖氣息的《從北國到南國》,那個關於戰亂年代的顛沛流離。是民國到中國近現代史是一場硝煙。而我稱這段文學為“傷痕文學”。

 古龍先生的小說最多,而我看過較多的是巔峰之作《絕代雙驕》。《多情劍客無情劍》又名小李飛刀。飛刀又見飛刀。《楚留香傳奇》,《陸小鳳傳奇》,《天涯明月刀》,《流星·蝴蝶·劍》,《大旗英雄傳》,《邊城浪子》……而我最喜歡的那部是《蕭十一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