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辰曦 作品

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他站在講臺上,時常會說:“你們青春,未來無限可能,真好!”

 傅裡是覺得這些哲學聽得多了有的時候反而是一種束縛!一種對人生境界的阻礙!

 人生青春之時,本來就是瀟灑自如,猶如富貴如龍,雲遊五湖四海,且是快樂人生!這般不受約束。

 如莊子《逍遙遊》的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傅裡不盡未思索完,便已聽見軒轅黌之教授講起老莊哲學的道家思想。“五千年也,中國思想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深厚。道家思想的無為,剛柔並濟也是說了道家那種對萬事萬物自有一定的道的規律,不必干涉,而讓其規律運行。且是“上善若水”。與不爭而無為,追求大道至簡。”這是道家所謂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剛說完,軒轅黌之又說起儒家思想,說了孔子的“仁愛思想”以及因材施教和有教無類。

 傅裡覺得軒轅黌之教授說得這些以前上課的時候老師也都說過,自己感覺也沒必要聽。然而軒轅黌之教授說道:“儒家講究進,而取。而道家說的退,而放。對於儒家于于人而更加註重人的感受,而道家則更傾向於人精神得追求。且儒道個有所長,為之而取其利於己之,而得用之。”

 軒轅黌之教授不禁結合儒道的曰:“君子不器,君子不爭,君子不棄。”

 傅裡聽到軒轅黌之那更加嘹亮的聲音道:“君子不棄之。”

 傅裡也更加細微的品讀“君子不棄之”,反而閱讀越覺得人生敞亮許多,更覺得有些想不通的道理,一些事情反而想得更加的通透了,也清楚了。

 果然,聽教授講這些哲理的話,是要耗費一些時間思考他的所言所語,關於中國文化得魅力,含蓄而謙美,受益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