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辰曦 作品

第四百三十三章 命定之數與天運之氣

 命定之數與天運之氣而為之易經君子自強不息,而厚德載物。

 歷史的經驗教育豐富我們的知識,同時博學多識,而我們在這紛雜的歷史裡又很難找到正確德答案和歸宿,只有選擇適合自己的東西而上善若水。

 “何為上善若水?”

 傅雷筆力雄健有力,而手腕懸停,運筆流暢如飛,線條感明清晰,運筆有章法可循,而佈局和留白結構又恰到好處!

 傅雷道:“上善若水。一則如水,水利萬物而不爭!二則水低於萬物,而溫養之。三則水低姿態謙虛,而迎上。故而上善若水,上之而保持水的姿態謙卑而而往上。而之四則水到達九五之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水則向下兼容,如大海匯聚萬流。而之在於則之水以柔的姿態謙虛謹慎,而“善”之於水。而此時非“上”的狀態。而是“善”的狀態。當此達到“上善”而若水,而之水利萬物而不爭!水之也,人之境界者。謙卦,無往不利!而善之。水的最高境界,也是水的最後境界莫過於此。”

 古老的中國文化,以“上善若水”而之為之,本就以陰陽而調和於水的柔態。闡釋道的精髓所在,在於悟道者的心。然之一句“上善若水”可見古之人的對待生活的超然而悟道。更何況“不爭”非不爭,而是在合理範圍內,而不為之。譬如孔子“中庸”,“因材施教”,“仁愛”“推己及人”。孔子考慮到是關於“人”的問題,而孟子更關心上善水之人對於人的危害。而莊子也是在水之上的樂觀心態。因為他不會考慮他人外界的感受,而更多注重“空間,內心深處的感受。”不僅如此,法家的韓非子,李斯,商鞅……墨家的兼愛,非攻。……

 ……

 古代的聖賢大能們向我們傳遞的是一種思想,智慧的考慮問題的方法,也是提出“人”與世界的關係。和宇宙關於我們內心的情感感受。我們學習,是如何借鑑。而不是照本宣科。因為他們的思想觀念本來就是你讀來思考問題而應用問題。如果你無法應用那是不適合你,或者是你無法匹配到大賢們的位置,所以有些“思想”就算是你理解了,他也不適合於你。你的“悟”也是一場空悟!而如果你不是追求“心靈的悟”那麼你就是悟空!而不能“知行合一”!因為世界以“你”為中心的時候,你的本位思考有可能能力不足,而你卻奢求神一般的擁有。那麼你的精神思想是會短暫擁有,而瞬間隨著你的“如夢如泡影”般的夢而消失。這悟是你人生裡要走的一堂課,至於先走還是後走總會有區別的存在。因為悟沒有在最佳的時間的悟,悟本身就是一場虛無的修行,而消耗你的精氣神,而讓你缺少外界的行動力。故而《大學》提出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般語境。而是對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要求民之修身齊家就好,而君主治國平天下。如果你連在一起讀的話,說那是孔子的思想可以。但是你不能說那是一個人的成長經歷而備齊從修身到平天下。那不是孔子的思想!他無法讓一個民從修身到君主而平天下!老子他老人家來了也會聽到你說如果從修身而能治國平天下,老子都能被你氣到笑掉大牙!

 當然,古代聖賢先先賢也給我們帶來了智慧的引領,心境的閱歷。讓我們明白自己,能夠更好有效的而達到那樣的狀態,這是他們給予我們一種知識的力量,智慧的思考。而不是讓我們束縛思想,而是讓我們學會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而存在良好的環境。

 “上善若水”?

 何為之上善若水,讀古之人經典語錄而思考之,而用之於己,或悟之於己,然不能思考和悟也是一種修行狀態!這就是古人的智慧。也是傅雷認為的上善若水。

 傅雷擱筆,喝了那普洱茶,還是覺得楊雲芝泡的茶飲更有心意。“愛妻如此,夫復何求!”

 我之為上善若水,是妻子為我泡茶時的暖意濃濃。我飲茶而醉,那是妻子的溫柔善良讓我知道夫妻的相處之道何又不是上善若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