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人 作品

第五百章 蒸汽機,出來吧!

  到了此刻,他感受到皇恩浩蕩,亦是願意給予他如此待遇的帝王效死。

  “賈卿執掌工部以來,諸多工程頗為順利,明遠寶船和蒸汽機更立下赫赫功績!朕今特擢召入閣,此舉既是表功,亦希望下面的朝臣以其為榜樣。只要老老實實為大明做事,汝等將來亦能如賈卿這般入閣拜相!”朱祐樘的聲音從閣樓上傳來,顯得頗有渲染力。

  “原來如此!”

  “賈俊當得起這個待遇!”

  “明君在朝,吾輩之大幸也!”

  ……

  在場的重臣原本還有些不服氣給予舉人官入閣拜相的待遇,只是聽到朱祐樘這番話,整個人瞬間打起了雞血,心裡亦是紛紛感慨地道。

  一個舉人官老老實實做事都能得到如此殊榮,他們作為堂堂在進士官,將來如何不能入閣拜相呢?

  “陛下聖明!”在內閣首輔尹直的引領下,所有的重臣規規矩矩地施禮道。

  他們現在對朱祐樘唯命是從,既是受迫於朱祐樘如日中天的權勢,亦是打心底敬重這位雄才大略且賞罰分明的帝王。

  賈俊僅僅是舉人出身,在接過代表成功入閣拜相的聖旨後,此刻已經感動到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正默默地細聲哭泣起來。

  劉瑾一直站在閣樓上的護欄前,手持拂塵淡淡開口:“汝等既然都已經看過了蒸汽機,不知對京津鐵路項目怎麼看呢?”

  朱祐樘接過韓幼英纖纖玉手遞送來的熱茶,亦是默默地喝了起來。

  運輸,這是時代最大的成本,亦是最迫切提高社會生產力的方向。

  即便華夏花費無數的人力和財力修建了京杭大運河,但想要將糧食運到京城,同樣需要耗費八成的動力成本,每年的支出便已經通過數百萬兩。

  大明王朝初期所推出的開中法,此舉其實同樣是朝廷犧牲鹽稅解決運力問題,而這裡的潛在開支同樣達到幾百萬兩。

  現在大明王朝真想要經濟騰飛,那麼必須著手解決落後的運力問題,而鐵路是解決目前動力問題的最佳途徑。

  正是如此,他亦是準備推動京津鐵路項目,改變這個時代動力落後的困局。

  “雖然蒸汽機確實神奇,但是否能製造蒸汽火車還是一個未知之數!”兵部尚書劉宣是一個嚴謹的人,當即進行質疑地道。

  工部左侍郎陳政看到已經晉升的賈俊,整個人像打了雞血般信誓旦旦道:“劉尚書,此事咱們工部既然敢將話放出來,兩年間必定可以造成蒸汽火車!”

  按很多人的理解,自然是先造出蒸汽火車,然後再造鐵路。只是大明王朝如今竟然準備先行修建鐵路,在修建鐵路期間,然後將蒸汽火車製造出來。

  “昨天咱們參觀了蒸汽機,賈尚……賈閣老亦說兩年內必能將蒸汽火車製造出來,咱們就別在這個問題上爭執了!”尹直深知事情的背後是由閣樓上那位在推動,亦是站出來表態道。

  朱祐樘將手中的茶杯放下,此次其實有些冒險。

  只是天津的發展還是出乎意料,港口貨物的堵塞問題比想象中要嚴重,特別一旦進入冬天運河便癱瘓。

  現在問題還能通過畜力來解決,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一旦這個問題不解決妥當,那麼經濟騰飛只能是空中閣樓。

  運力的落後,成為制約華夏經濟騰飛的最大阻礙。

  正是如此,雖然蒸汽火車需要兩年後才能製造出來,但他還是決定將京津鐵路這個項目提前提上日程。

  “即便技術的問題能解決,但可有考慮如此之多的鋼鐵從何而來呢?”兵部尚書劉宣並不認慫,而是提出又一個尖銳的問題道。

  作為兵部的話事人,他比誰都清楚鋼鐵的不易。

  雖然大明生鐵的總產量是四萬噸,但這給兵部都不夠,又哪裡能夠將銅鐵不當錢般,竟然要從天津鋪到北京。

  要知道,兩地少說都有兩百多公里,這得消耗多少生鐵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