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漢 作品

第三十一章:同歲

  --------------------------------------------------------------------

  “不就是一幫黔首嗎?值得做這些?”

  此時,在薛家壁,一個惡少年也是這麼問奚慎的。

  奚慎等一行惡少年在被押到薛家壁後,就被混在了俘口當中。

  當他們看著這些原來是薛氏的徒附,奔走運糧,相告喜悅。

  他們才知道原來這個叫石將軍的,是夥不知來路的亂賊。

  前些日子,攻陷了塢壁,就開始給薛氏徒附們放糧,讓他們去喊附近的家人們來薛家壁領粟。

  後來,據說,這些天還要給薛氏的部曲們分田。

  奚慎等人聽到這些時,聰敏的以為不過是邀買人心的詭詐之術。

  以放糧為幌子,抓壯丁為實。至於,分田這種事,更是想都不用想,假的。

  誰會那麼好?分地給你?

  但事實的發展再次衝擊著這夥惡少年的心智。

  這叫石將軍的人,真的是在放糧。

  後面他們還看到度滿拉著幾個識字的薛家部曲,去丈量塢壁附近的土地。

  這就讓奚慎等惡少年費解了。

  所以,才有了開頭一人問奚慎的話。

  奚慎也不明白。他見過高來高去,劫富濟窮的義盜;也見過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好漢。

  但他也就覺得就那麼回事。

  這些事他就做過,所以他也理解那些人做這些義事的心情。

  初時,不過是為不平,看不得不公。

  但你要說自己有多秉公為民,那真不至於,因為就是一刀的事嘛。

  看著原先作惡的暴徒,在自己刀下哭泣求饒。

  那是什麼感覺呢?

  就是我比眼前這個人更強,他能掌握細民的生死,而他的生死又操在我之手。

  這就是強大。

  所以,路見不平,一刀的事。

  看見為富不仁,也是一刀的事。

  然後再撒點銅串子,就能收穫一眾的感恩,何樂不為。

  正因為奚慎是這樣的人,他眼見的這些,自然也就這麼想。

  但這個叫石將軍的人,就有點意思。

  放糧倒還好,反正惠而不費。

  估摸就是繳獲太多吃不完,與其燒了不如散給四下的徒附,還能收買一波民心,和那個篡奪姜齊的田氏收買民心的手法一樣。

  但分地就不一樣了。

  這是個費力氣的活,然後還容易招惹麻煩。

  要知道,土地不同,這地力可不一樣。

  要是給這戶分了好地,那戶分的壞地。那被分壞地的,又豈能不怨?

  你可能要說,分了壞地的那戶,多分些,不就行了?

  只要最後產出差不多,就公平。

  但這種想法只是腐儒之見。

  難道,多分了地,不要費更多的力去耕作嗎?

  你比別人花更多的力氣,最後收穫一樣,你能覺得公平?

  走南闖北的奚慎,早就看透了這所謂的黎庶心思。

  不患寡,而患不均,可不是隻是說分配該得的。

  就算分的是意外所得,這些人褪去初時的感恩,就會怨恨為什麼別人分得那麼多,自己分的那麼少。

  他們是不會思考,這東西本來就不是他們的,得一寸就已經是福報了。

  所以,奚慎就樂得看這個石將軍分地,等到時人情洶洶,看他怎麼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