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漢 作品

第三百五十七章:天授

  這就是本朝的潛規則,用忠誠換機會。你自己也成了既為漢室之臣,也為闢主之僕,這就是二重君臣關係。

  這個鎖鏈是無法打破的。因為一旦你背主或者賣主,那不僅是你,甚至你的家族都會失去再次被辟舉的機會,換句話說那就是政治生命的自殺。

  這就是袁紹不擔心董卓叛他袁氏的原因,除非他董卓不想混了。

  只是在袁紹自矜的時候,他的多年好友,也是這次隨行的參贊許攸卻持不同的看法。

  許攸很認真的對袁紹說:

  「本初,你如果這樣看董卓就未免太看輕此人了。以我來看,此人兇悍難制,必生後患。我們這次西進,定不可懈怠輕忽,如有必要非得行霹靂手段,先將此人拿下。」

  許攸最後點出:

  「既然董卓為惡虎,那他的最好歸宿就是檻籠。人無傷虎意,虎有害人心,要防患於未然呀。」

  許攸所言確實是老成持重之言,所以袁紹頷首認同,做好了到河東後就解除董卓兵權的打算。

  想了想,袁紹又再次問到辛評:

  「仲治,你這次去河東可看得什麼出色人物了嗎?」

  辛評想了想:

  「論武勇,河東幕府上確實有不少值得說道的勐士,如華雄、郭汜、樊稠等皆為勇冠三軍之徒。但此等皆為粗莽匹夫,不值一提。至於文才者,評未見。」

  袁紹聽了這話,不大信,反問了句:

  「河東也是天下之精粹,董卓坐擁此地,怎會無一二高士入幕呢?」

  辛評慚然,老實道:

  「當時我們去的時候,除了主吏與董河東密談,我們都是在大廳和河東將吏們宴飲,但彼輩皆為關西人,和我等使者團說不到一塊,所以僕也瞭解甚少。」

  見袁紹有失望色,辛評說了一人:

  「雖然彼等皆為關西士,但僕還是遇到一個不凡的。只是此人目前還是河東幕府的一小吏,但我覺得此人不凡。」

  袁紹好奇了,問:

  「哦,這是何人?」

  「此人叫賈詡」

  「哪的人士?」

  「武威姑臧人。」

  「那可真的是關西的關西了。」

  「是。」

  「此人有何不凡?」

  當袁紹問出這話的時候,辛評倒有點說不出了。

  他回憶那日,使團眾人與河東將吏們觥籌交錯。眾人皆沉醉在歌舞美酒之中,尤其是那些番將們更是色授魂予的樣子,更是不堪。

  當時辛評也喝得有點多了,但還保持著基本的清醒。

  這個時候,一個年有三四十的黑瘦小吏拿了杯酒過來,自稱是賈詡,說之前一直偏居關西,還未能見過天下風物,他素知天下菁華出潁川,而辛評就是潁川人。所以他就很好奇中原有哪些傑出人物。

  當時辛評也是無聊,有人來攀談,就開了話匣子,這一聊就是聊了小半個時辰。後來,辛評回去之後,酒醒了,才驚覺不知他是怎麼了的,這小半個時辰竟然都是那個叫賈詡的問,他在答。

  而起賈詡說是心慕中()原人物的風采,但十個問中,倒有八個是在問關東朝庭的情況。如洛陽現在俸祿幾何,戰將俊傑有哪些,關東諸郡縣都有哪些豪傑上洛。也不知他辛評怎麼就放下防備了的,這些問題,他辛評真的就回答了。

  但辛評當時雖然酒多了,但還是有基本的警惕心的,所以這些回答他都是十分話說五分。問治下戶口,就答戶口百萬。問兵馬幾何,就答如沙之數,問戰將那些,就答車載斗量。

  但饒是如此,辛評還是覺得自己被這個叫賈詡的套了很多話。比如在問薪俸的時候,辛評就講了半是粟米半是布帛。

  這聽著好像沒什麼問題,但只要深想,就知道是不是洛陽缺糧了。不然為何不全發糧呢?要知道現在這個時當,糧價飛漲,官吏們想的自然是發的糧越多越好了。

  辛評自己胡思亂想,越想越覺得這個賈詡的可怕。後來在河東,看到賈詡的時候,他也是繞道走。

  但這些如何和袁紹說呢?

  所以辛評籠統回了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