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作品

第528章 倭馬亞家族衣錦還鄉

“是啊,我看其他地方,像是敘利亞那邊,當地的拜上帝教信徒明顯沒有那麼多,而且其中不少教派組織,還是十字軍之後才興起的。”曹建也好奇道:“至於小亞那邊,變化得更快,現在估計都沒有拜上帝教信徒了吧?埃及人是怎麼堅持下來的?”

“你看,這種情況下,敘利亞人肯定樂意跟著他們了。”

“敘利亞那邊,商業城市很多,之前的很長時間裡,經濟都比較繁榮。當地人都擅長經營,習慣四處做生意。這些滑頭的人,改起信仰來也肯定快。”他評價道:

“當然,這也有歷史原因:敘利亞是倭馬亞王朝的根據地,屬於被優待的地區。當地人改宗,能得到很大的提升空間。我估計,這也是個原因吧。”

“西邊也是如此。波斯人推翻倭馬亞王朝之後,派到西班牙的敘利亞軍隊依然對倭馬亞家族保持忠誠。當地的後倭馬亞王朝,就是那邊的敘利亞軍人擁立逃亡的家族成員建立的。”

“我一直以為敘利亞人就是阿拉伯人呢。”普龍斯基好奇地說:“原來他們其實就是改宗的土著啊。”

“現在連突厥人都說自己是‘真正的信徒‘了。”曹建吐槽道:“我看阿拉伯人也沒什麼辦法。畢竟那些突厥軍閥,脾氣都不怎麼好,教法學家也打不過他們……”

“整個倭馬亞王朝,東到撒馬爾罕,西到伊比利亞,到處都是敘利亞軍隊在為了帝國南征北戰。在河中那邊,和唐朝的各屬國在撒馬爾罕一線對抗的骨幹力量,主要就是倭馬亞的敘利亞軍隊。而遷徙到當地的阿拉伯部落,反而經常反抗倭馬亞王朝的統治,甚至聯合唐朝一方,以及當地波斯人,去造哈里發的反。”

“那確實。”郭康也說道:“除了漢高祖還鄉、元世祖還鄉,倭馬亞家族也衣錦還鄉,回麥加了啊……”

“還是不太一樣。”王大喇嘛倒是區分道:“按我看的文獻,元朝的漢軍的作戰積極性,放在世界範圍內,只能算是一般。稍微遠一點的地方就不願意去,去了也得討價還價。雖然征伐蒙古叛軍的時候,經常讓漢軍當主力,但這些軍隊卻難以在草原長期維持。”

“整個元朝期間,漢軍最北是從大都北上,到了燕然山一線;最東也是從大都出發,征討遼東;最西是從關中出發,在別失八里駐軍,也就是唐朝的庭州。大概也就向南遠了一些,去過爪哇,不過也沒待住。”

“他們能接受的行軍路線和作戰範圍,並沒有比之前的各個王朝大出多少。超出範圍之外,就開始不樂意。相比於全世界打仗的敘利亞人,調動起來明顯麻煩多了。不如說,元朝的漢人要是能盡心到敘利亞人這份上,這大元怕是還得再大上不少。”

“原來是這樣啊。那敘利亞人能得到青睞,也是可以理解的。”普龍斯基點點頭:“那埃及人呢?他們沒有人任用麼?”

“嗯,他們那邊就慘多了。”王大喇嘛說:“我聽說,埃及人改宗不積極,或許也有待遇的因素。天方教各王朝的統治者,也不重視傳教活動,反而限制民眾改宗,就為了能有理由多榨出來一點宗教稅。這種情況下,改宗自然也很緩慢了。”

“那也是有差別的。這一點負稅差距,對於真正的底層來說,已經是天壤之別了。”曹建說:“我為了找幫手,也到貧民區去過。那邊的人,經常計較到匪夷所思的程度。不是因為天生小氣,而是實在沒有什麼餘裕,只能儘量節省任何一點支出。如果這是真的,那應該不會改宗這麼慢的。”

“這倒不是。”普龍斯基搖搖頭:“你那是在這座城裡。這邊,雖然底層人過得也很難,但大環境反而是相對有秩序的。一點政策上的差別,確實會對普通人產生影響。但大部分地方,應該並不是這樣。”

“雖然不太懂埃及的情況,但我在羅斯地區長大,見過那邊的真實情況,類推一下,也大概能明白埃及人的處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