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兒夢蟲 作品

第263章 我李弘壁行走江湖出入廟堂……


  韃官。

  大明王朝的特殊品種。

  人數最多的韃官是中下級官吏與軍士。

  他們往往有著不同的特長與技能。

  因此朝廷會登記他們的職業技能,然後根據他們的經歷去安排職位,以達到各盡其能的目的。

  例如,韃靼人善於從事畜牧業,朝廷就鼓勵他們開展畜牧,甚至在政策上提供利好條件。

  再如有些韃靼軍士善於養馬,便挑選其中有養馬技術較好的人,倡導對漢族子民進行養馬指導。

  但問題在於,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這些蒙古韃靼來降的蠻夷,並非當真是對大明心悅而誠服,而是貪慕利益,因為大明朝廷給的太多了。

  蒙古韃靼蠻夷在他們的草原上面日子過得並不算好,尤其是那些中下層的部落子民,基本上都是被權貴壓榨的奴隸,現在歸順大明就可以不勞其力而坐享其成,自然是一件大好事。

  藉由朝廷的優厚招撫政策,其中一部分韃官直接腐化,他們濫用特權,恃強凌弱,兼併土地,躋身統治階層之後,更是作威作福,甚至魚肉百姓,惡貫滿盈,罄竹難書。

  比如朝廷規定裡面有一條,韃官免於比試考核,從制度上確保了武職在承襲時,不經考核程序介入,直接任職,從而形成了完全意義上的世襲武官。

  這個制度伴隨著整個大明的統治時期,直到大明轟然崩塌滅亡,真真是可笑到了極點。

  對於這些韃官,李弘壁是沒有任何好感的,他始終秉持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基本原則,尤其是對於蒙古、女真和倭人這三大蠻夷。

  特麼地,要不是他李弘壁穿越來了大明,及時出手指導了狗皇帝,讓他更改了大明供養宗室成員的政策,大明王朝連這些老朱家的子孫後人養不起,現在你還要去多養一群爹,而且還是蠻爹,噁心不噁心啊?

  誰去養?

  當然是老百姓養啊!

  皇帝要的是文治武功,韃官越多越好,投降的蒙古韃靼人越多,更能證明他的豐功偉績!

  勳貴武臣也不在意,敵人投降的越多,更能證明他們的驍勇。

  而那些文臣縉紳會在乎嗎?

  他們在乎個屁,蒙古韃靼投降不投降他們混不在意,只要別打仗就行了。

  至於誰去養著這些韃官,這關他們這些讀書老爺什麼事情啊?

  反正又不用他們自個兒掏錢去養!

  算計來算計去,韃官是越來越多,皇帝和朝臣是越來越高興,但百姓子民卻是越來越窮困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