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兒夢蟲 作品

第383章 震驚!李弘壁被罵了個狗血淋頭


  會試大考,如期舉行。

  科考自李唐開始完善至今,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備的流程。

  按科考流程,依次分為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四級。

  而參加院試前必須先參加各府縣由地方學政主考的府試和縣試,通過後取得童生身份,才能參加各州由地方學政主考的院試,如此而言實際上是五級。

  通過院試後取得秀才身份,考中秀才的學子便獲得了一定的特權,比如免除賦稅、徭役等等。

  並且這秀才可是相當於“潛力股”,進能參加鄉試考取舉人,退能開設私塾,收受束脩(弟子學費),反正是吃喝不愁。

  雖然秀才不至於大富大貴,但憑藉這些收入與特權,也能保證一輩子衣食無憂。

  因此考中秀才是讀書人科考的第一步,也是大部分讀書人一輩子停留止步的階段。

  而生員便能入縣學繼續學業,準備入省城參加鄉試。

  鄉試每三年舉行一次,且都在每年的九月進行,因此稱為秋闈大考。

  發榜之時,正值桂花飄香,所以稱鄉榜為桂榜。

  鄉試的主考官均由皇帝欽派,通過後便取得舉人身份,第一名稱之為解元。

  學子中舉意味著正式擺脫了平民身份,進入了士大夫階層,舉人便具備了去吏部求官的資格,從此進入仕途。

  中了舉人後稱之為“發解”、“發達”,人稱“舉人老爺”,與縣官相當,地位從此大大不同。

  而且舉人永遠具有繼續赴京參加會試的資格,這就意味著舉人老爺們永遠都有一步登天的機會。

  當年范進中舉,為什麼會高興得瘋了?

  因為只要中舉,那他就徹底完成了階級的蛻變,從平民百姓搖身一變成了官紳士紳!

  從秀才到舉人這一步,不知道困住了多少讀書人,以致於“窮酸秀才”都成了讀書人的代名詞,可想而知這中舉是有多麼艱難了。

  會試由一般由禮部主持,不過此次則是由大皇子朱高熾主持,禮部配合行事,在金陵帝都的江南貢院舉行。

  此次會試分為南北兩卷取士,而北卷主考官是張紞老大人,一位朝野聞名的碩德老臣;南卷主考官則是楊士奇,名不見經傳的內閣學士。

  因會試在二月早春,所以稱為“春闈大考”。

  又因會試發榜時正值杏花開放,所以會試榜單稱之為杏榜。

  通過會試便是貢士了,第一名稱之為“會元”。

  貢士實際上就是進士,殿試不過是為了對他們進行名次的區分,賜給他們一個出身罷了,並不會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