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缺筆

 《新唐書》是由宋祁、歐陽修、範鎮、呂夏卿等人合撰的,於嘉佑五年,也就是1060年完成。 

 此時距離南宋開始還有六十七年。 

 別小看這六十七年,南宋的《新唐書》刻本,發現了四種,而北宋的一卷都沒有發現。 

 如果能確定眼前這本書的來歷,那麼就可以更好地研究唐宋兩朝的歷史文化,甚至有可能改寫歷史。 

 所以何仁小心翼翼地再翻了一頁,他要通讀一遍,既然系統鑑定不出來,那麼何仁就得靠自己平時的積累來尋找一些蛛絲馬跡。 

 這本說也是刻本,還是十四行刻本,和被小日子搶走,藏在靜嘉文庫的那套南宋十四行殘本一樣。 

 不過字更大,間距也更大,明顯不是同一套。 

 看起來更像是浙本。 

 所謂浙本,就是浙省杭州刻印的書籍,與之對應的還有衢州本、溫州本、婺州本、台州本、建本、蜀刻本等等。 

 當然,這都是後來賦予的名稱,杭州在宋代叫臨安,還是南宋的都城之一。 

 南宋…… 

 思維一發散,何仁就摟不住了,但是在外人看來,何仁就是雙眼無神,直勾勾地盯著第一頁。 

 看起來毛毛的…… 

 杜瀟文忍不住問道,“小何……看出什麼了?” 

 “啊?” 

 這一嗓子,給何仁拉回了現實,只好解釋道,“目前只看出是浙本。” 

 杜瀟文眼睛一亮,如此短的時間就能看出是浙本,證明何仁真是一個行家。自從得到這本書以後,杜瀟文找過無數專家學者,能達到何仁這種水平的,十個裡面也就一兩個而已。 

 “你說說看。” 

 何仁整理了一下思路,才開口道,“宋刻本的字體一般都比較大,間距也大,這是為了方便閱讀。浙本用的是歐體字,長方形結構,筆畫整齊,挺拔秀麗,看起來賞心悅目,刊刻的時候也方便。” 

 杜瀟文頻頻點頭,何仁口中的歐體不是歐洲字體,而是歐陽詢的楷書字體,相對應的還有顏真卿的顏體、柳公權的柳體和趙孟頫的趙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