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米芾

大家雖然疑惑,但沒有人說話,都在等何仁解釋。

 

“這要從《蜀素帖》的來歷說起。”何仁梳理了一下思路,才開口道,“蜀素指的是蜀省生產的白色生絹,在宋代比較有名,所以《蜀素帖》的意思就是寫在蜀素上面的字帖……”

 

“類似的還有吳地的箋紙,也叫吳箋。陸游在《草書歌》裡寫過,‘吳箋蜀素不快人,付與高堂三丈壁。’”

 

“相傳邵氏……應該是邵伯溫,他有一卷上好的蜀素,上面還帶烏絲欄的,他的祖父一直想找一個書法大家留下墨寶,當成傳家寶用。結果傳了三代,找了不少名家,卻沒有一個人敢寫。真是一絹傳三代,人走絹還在。直到邵伯溫找到米芾的時候,才有了著落……”

 

“等會兒……”張諾打斷了何仁,“邵伯溫是誰?烏絲欄又是什麼?”

 

“邵伯溫是理學家邵雍的兒子,既是思想家、哲學家,也是當官的,算是名門之後吧。烏絲欄就是紙上面畫出來的格子,怕別人寫字的時候寫歪了。”

 

“絹布上面也有?”

 

“有啊,只不過不是用墨畫的,而是用一種非常細的黑線繡的,所以才會傳了三代。”

 

幾人都聽愣了,古人也太講究了吧?

 

不過張諾還是發現了盲點,“不對啊,這上面沒有那個什麼烏絲欄啊?”

 

何仁兩手一攤,“所以我才說是米芾後來重新寫的,帶烏絲欄的蜀素不算太常見。”

 

唐僧插言道,“就是因為這個才沒有人願意在上面留下墨寶?”

 

何仁點點頭,又搖搖頭,“邵伯溫的蜀素珍貴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其實是他家傳的蜀素並沒有那麼好。”

 

“啊?”

 

大家都聽懵了,何仁不是剛剛說過是上好的蜀素,又傳了三代嗎?怎麼又沒那麼好了?

 

“就是因為傳了三代,所以才不好了。蜀素這種絲綢織品本來就紋理粗糙,滯澀難寫,不易受墨,又傳了近百年,就更難寫了,所以說越是愛惜自已羽毛的人,越不會接這種活,怕丟手藝。”

 

“米芾難道不怕丟手藝嗎?”

 

“他還真不怕。”何仁樂了,“米芾有一個綽號叫‘米顛’,有一次他發現了一塊奇石,別人都以為是神仙的石頭,不敢動。米芾不管這個,直接把石頭拿回家,放在供桌上祭拜、賞玩。然後被人捅了出去,米芾還因為有失體統被罷了官。他也不在意,繼續在家玩石頭,算是開創了玩石頭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