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體育那些事 作品

第65章 2000年悉尼奧運會開幕


  第27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2000年9月15日~10月1日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行。

  由來自全球200個體育代表團的1.1萬名運動員參加。

  因為2000年是千禧年,曾有30餘個城市表示有意承辦這屆千禧年奧運會,最終進入最後爭辦的五個城市分別是悉尼、Bj、德國的柏林、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和英國的曼徹斯特。

  1993年9月23日是主辦城市揭曉的投票日,Bj直到最後一輪投票時才以兩票之差的微弱劣勢負於悉尼,遺憾地未能獲得本屆奧運會的主辦權。

  當時第一輪投票結果為:Bj32票、悉尼30票、曼徹斯特11票、柏林9票、伊斯坦布爾7票,第一輪排名最末的伊斯坦布爾遭到淘汰。

  第二輪投票結果:Bj37票、澳大利亞30票、曼徹斯特13票、柏林9票,本輪柏林遭到淘汰。

  第三輪投票結果:Bj40票、悉尼37票、曼徹斯特是11票,排名最末的曼徹斯特出局。

  第四輪投票結果:悉尼45票、Bj43票,Bj以兩票差距惜敗。

  奧運會作為世界級的體育盛會,其舉辦規模自然宏大,因此能夠舉辦奧運會就說明國家的地位以及經濟發展水平位於世界前列。

  而奧運會也是向世界展示一個國家良好形象的最好平臺,因此世界各國都爭相搶奪奧運會的舉辦權。

  前幾輪投票中,Bj都以微弱的優勢勝過悉尼,但是在這最後一輪,Bj僅以兩票的劣勢失去了奧運會主辦權,這給當時國內高漲的申奧情緒潑了一頭冷水,人們想不通為什麼在前幾輪都具備優勢的Bj,最後卻輸給了悉尼。

  國與國之間的明爭暗鬥無處不在,這種爭鬥甚至延伸到了體育方面,國家的強大與否甚至能夠直接影響到奧運會主辦權的歸屬。

  其實從這幾輪投票的數據就能分析出,支持中國的主要是第三世界國家,而投票制度是採取分流的。

  比如第一輪淘汰了伊斯坦布爾,那麼支持伊斯坦布爾的7票中有5票分給了中國,2票給了曼徹斯特。

  但是第二輪淘汰了柏林,屬於柏林的9票,7票投給了悉尼。很明顯西方世界國家不想讓奧運會在非西方國家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