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7 章

“殿下至孝,老師聽了殿下此言必定十分欣慰。”蕭臨光看著面前這一堆仍舊是斷壁殘垣的廢墟也能眼皮不眨一下誇出聲。

李長安不由撲哧一笑,心想蕭臨光說話實在好聽,倒是有做佞臣的資質。

又撇了一眼蕭臨光俊美的側臉,更加確定了他有做佞臣的資質。

在大唐做佞臣也不容易,說話得好聽,還得有一張好看的臉。畢竟就連李林甫,年輕時候也有一張能吃軟飯的俊臉。

“老師竟然也能讓你喚一聲‘老師’?”李長安注意到了蕭臨光也喚沈初老師,一時間有些吃醋。

蕭臨光眨眨眼,笑道:“臣送了沈先生兩幅二王父子真跡,沈先生便讓臣喚老師了。”

李長安露出譴責的表情:“什麼,這麼容易就被收買了,道德在何處?底線在何處?王羲之王獻之的真跡又在何處?”

可惡,老師居然瞞得這麼好,有王羲之王獻之的真跡也不喊上她這個學生一起細細品鑑,居然吃獨食!

雖然因為太宗皇帝喜歡王羲之,皇帝私庫之中也藏了不少王羲之真跡,可好東西誰會嫌多呢。

“二王真跡,臣家中還藏著許多幅,殿下若是喜歡,臣從家中拿幾幅獻給殿下品鑑就是了。”蕭臨光眼尾上揚。

他家雖然人少,也算不上一流世家了,可祖上顯赫過。以搞文學出名的帝王家族,除去曹氏三父子之外,就是齊梁兩朝蕭氏帝王了,而且曹氏父子只有兩代帝王,蕭氏可是出了二十一位帝王,舉國之力蒐集文學作品滿足“私慾”。雖一部分在戰亂之中流失了,可大部分都還被家族保存完好。

……畢竟比起皇位來說,還是藏書藏品容易搬走。逃難帶不了土地和皇位,但是能帶著藏書。

“臣之家,與王謝二家同時發家,家中子弟又代代好文,祖上亦有與二王、謝靈運交好的子弟,家中藏有不少二王真跡和謝靈運手書。”

蕭臨光看著面前的斷壁殘垣還有些感慨:“昔日王謝顯赫,如今也都沒落了,王羲之與謝靈運倘若還在世,必定會氣憤子孫無能。”

王羲之的王家不是五姓七望中的太原王氏,而是琅琊王氏。蘭陵蕭氏與琅琊王氏、陳郡謝氏、陳郡袁氏,並稱四大僑姓,如今只剩下了蘭陵蕭氏……蕭臨光也不得不承認自己歷代祖宗都很會選陣營。

他也沒給祖宗丟人,蕭臨光看著站在自己身前半步的李長安,微微揚起了唇角。

“臣家中藏書無數,自晉以來所成天下之書,藏有十之八九,漢朝四百年典籍,臣家中亦藏有許多。漢之前成書的典籍也有一些,臣之祖昭明太子所編撰《昭明文選》,收錄自先秦至齊梁幾百年間的七百餘篇作品,為編撰此書昭明太子曾收集天下典籍參考……”蕭臨光侃侃而談。

李長安:“……”

你才是學古代文學的先天聖體。

我還知道現在王羲之能比他兒子名聲大是因為你家祖宗推崇王羲之,梁武帝蕭衍把書學位次由“王獻之—王羲之—鍾繇”轉為“鍾繇—王羲之—王獻之”呢。
誰家當皇帝不想著開疆拓土成就霸業,反而天天琢磨建立文學體系和開創宮體詩啊。
反正我聽見你家這麼多藏書只想著這些書能夠培養出來一大批出身寒門甚至連寒門都不是的人才,正好漸漸頂上世家子弟的缺口。

李長安有心將國子監擴建成一座不論出身只論才華的國有大學,先前國子監中的藏書就不太夠了。先前國子監教授只有二十四人,學生三百餘人,只招收貴族子弟,李長安有意在三年內把國子監先擴建成萬人級別的大學,在東都洛陽和北方范陽再設立兩座同等規模的大學。

那擴大藏書規模就很重要了,三百個學生需要的藏書數目和三萬個學生需要的藏書數目也得成百倍擴充。

“臨光家中既然有如此多藏書,我可否派人轉抄一些,以朝廷和蕭家的名義在長安城立一座藏書閣,供天下文人研讀?”李長安這下來了興致,興致勃勃。

“自然也會為愛卿家族記上一功。”李長安思索該給蕭家記下這個功績。

當皇帝也不能強搶臣子家的財產嘛。藏書對古人來說就是私人財產,到了明朝宋濂想要讀書都還要“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唐就更封閉了,不是關係親近都不願意借書出去,更別提還是拿出來讓天下人免費讀了。

蕭臨光聽著愛卿這個愛稱耳尖微微一紅:“文學乃是天下人之事,為一家所私才是可惜,臣家族並無敝帚自珍之心,《昭明文選》為天下人共有,其餘藏書也當為天下人共有。”

《昭明文選》是大唐科舉必讀書目,的確是讀書人人手一本。

“……何況殿下對臣還有救命之恩,大恩大德無以為報,藏書不過是身外之物罷了。”蕭臨光輕聲道。

李長安心想,這說話也太好聽了,什麼叫忠臣,主君一開口他就先給主君找好一系列名正言順理由,把東西雙手奉上,這就是忠臣啊。

分明是她看上了蕭家藏書,在蕭臨光嘴裡一轉,就成了藏書本就是天下人共有,本就該天下人共享了,連功勞都不要,怕擔上“挾恩自重”的帽子,還扯出來一件莫須有的救命之恩。

難怪李隆基的那麼多任宰相之中就蕭嵩全身而退,後人也都爭氣呢。

蕭臨光幽怨道:“是真有救命之恩,臣十三歲時被盜匪所掠,是殿下帶兵剿匪將臣從賊窩中救出,臣才能有今日。”

就是李長安那時候趕時間,他又嚇懵了,沒來及打招呼罷了。後來他阿爺還帶他登門拜訪過,只是李長安只顧著跟他阿爺商量合作,沒注意到他而已……後來他阿爺去世,他守了三年孝,出了孝期就拜託王忠嗣把他舉薦給公主,這才有了長安街頭楊國忠挑釁,公主巾幗救美。

“救命之恩,以書相許。”

李長安爽朗拍拍蕭臨光的肩膀,眨眨眼:“也不失為一樁美談。”

蕭臨光輕嘆了一聲,覺得自己想要以身相許的大業依然遙遙無期。李長安說到做到, 不過三日就把嚴莊和高尚連帶其餘數千叛軍一起“押”往太原, 打出的旗號是安祿山手下的謀士願意為大唐勸降太原叛軍。

只是安祿山手下的賊子品行不端,出爾反爾,半路上趁著看守將士睡著帶著叛軍跑路了。

太女大怒,下令太原附近郡縣調撥軍隊追捕叛軍。

此事一出,不少和李長安不對付的人暗地裡看這個新上任太女的笑話。

被叛軍背刺了吧,活該。

太原王氏就盤踞在太原,因此周遭不少官員都姓王,聽說叛軍叛逃之後也不慌不忙,只打發了幾個衙役去裝裝樣子。

直到太原王氏祖宅和祖宗祠堂被一把火燒了,人財盡失,這些人就立刻笑不出聲了。

三日後,郡望緊挨著太原的趙郡李家也被搶了,祖宅和祖宗祠堂依然被一把火燒了。

嚴莊和高尚所帶領的叛軍都是精銳騎兵,弓馬嫻熟,一大部分都是胡人出身,連漢話都聽不懂,更別提畏懼什麼五姓七望了。

本來就是匪,披上了一層叛軍的殼子也成不了好人。匪,都是要錢不要命的狠人,五姓七望最富裕,雖說在郡望當地有一些家丁護衛,可那些護衛平日只負責保護紈絝,欺壓佃戶,欺弱怕強,對付百姓足夠了,可對上叛軍根本就不是叛軍精銳一合之敵。

在叛軍看來,這些世家就是肥羊,一群家裡堆滿了金子的肥羊住在一起,搶起來連路都不用走,三兩步一家,七八丈一戶,隨便欺負。

抵抗都可笑極了。

叛軍拿出了一個月打到洛陽城的行軍速度,仗著弓馬嫻熟,搶完了就跑。被搶的世家有心報信給姻親,可惜他們傳信的速度根本比不上叛軍行軍的速度。

博陵郡和清河郡分別在趙郡南北,也挨著趙郡,嚴莊和高尚商量了一下乾脆兵分兩路,一南一北分開搶。

“你往南,我往北,搶完了兩個崔之後,你去滎陽找鄭氏,我會范陽找盧氏算賬,如何?”嚴莊眼中精光閃爍。

滎陽離洛陽很近,這些世家再慢也能反應過來堵截叛軍,十有八九有去無回。范陽就不一樣了,范陽是他們老家,在北邊,他搶完了盧氏之後正好收拾細軟往北去逃往契丹,出了大唐以後他就安全了。

什麼狗屁世家和李長安,跟他一點關係都沒有,他造反,殺五姓七望,還燒他們祖宗宗祠,轟轟烈烈的大事做完了,要留下的名聲留下了。志向已了,要緊之事就是保命了。

高尚抹了把臉上的血,嘲諷一笑:“共事多年,我還不知道你,跑就跑吧。”

有人造反,是因為心裡不甘心默默無名一輩子;有人造反,只是單純為了造反。前者尚且有邏輯可言,後者毫無邏輯可言。

嚴莊心裡嗤笑一聲,二人話不投機半句多,就算已經不再是安祿山麾下有競爭關係的謀士了,可嚴莊依然不喜歡高尚,高尚也依然不喜歡嚴莊。

長安城中朝堂上臣子難得異口同聲起來。

大唐的臣子裡面十個有八個出身世家,八個裡面又有六個和五姓七望有關係。

何況五姓七望世家子弟遍佈天下,就算是老家出了事,祖宗宗祠被燒了,家裡子弟也死了一大批,可剩下的人依然也不少。

好不容易上一次朝,朝堂上亂七八糟,姓崔姓王的大臣個個怒急攻心七嘴八舌要求剿滅叛軍。

當初安祿山打進了長安城,也不見他們這麼急。

一個留著一把柔順長鬚的老臣連鬍鬚都來不及打理,紅眼厲聲:“逆賊禍亂大唐江山,活該千刀萬剮,臣乞殿下立刻派軍剿滅叛軍以安人心啊!”

他祖宗的祠堂都被燒了,那可是他親祖宗啊!

李長安認識這個人,姓崔,不是博陵崔氏就是清河崔氏,平日一向以嚴肅聞名。

“是啊殿下,反賊罪該萬死,我等與反賊不共戴天……” “請殿下立刻出兵為百姓做主啊……”

一群人義憤填膺,甚至顧不上世家子弟的儀態各個唾沫亂飛,此時都成了為大唐江山考慮的忠臣。

李長安卻只想冷笑。

百姓死了那麼多這些人也沒見著急,現在輪到他家祖墳被刨了,開始知道和反賊不共戴天了。

刀不砍在他們身上,他們永遠都不知道疼。

“先前叛軍在太原附近遊蕩之時,本宮已經給太原境內所有郡縣發了命令,命令各縣嚴格巡邏各處防備叛軍劫掠,怎麼還會出這樣的事呢?”李長安揣著明白裝糊塗,露出一副很迷惑的模樣。

大臣一噎,這誰能想到叛軍會膽大包天敢搶劫世家大族啊。叛軍早就佔據了太原,可也沒殺太原王氏子弟反而以禮相待……誰知道他們忽然就瘋了!

李長安看夠了熱鬧,這才不慌不忙道:“本宮正打算調兵收復太原,等太原收復之後,太原百姓就不必提心吊膽擔憂再被叛軍劫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