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殿試

  他共寫了三條。

  第一,省。皇上以身作則,一日一餐,給民做榜樣,共度難關。

  第二,借。不論是世家大族還是商賈人家,往往屯糧極多,只為賣高價,朝廷可以出面借,許以好處,比如允許商戶人家子女考功名,或是給個拿奉銀的虛職。

  第三條寫得最多,是欠收之後的改變。

  分田到戶,鼓勵農戶好好侍弄地,少收租少收稅,對於格外有經驗的農戶,找司農處官員陪種,記錄種植經驗等等。

  皇上笑著看著陸庭君道:“陸舉子,你細說說這第三條。”

  陸庭君不敢抬頭,道:“其一,大錦不通,此處不知那處事,臣在徐州,就只知徐州事,消息不通,影響了發展。”

  “臣路過江南,在渠州,發現渠州的稻子比別處晚了一些,問了一下,才知那是晚稻,當地人還說,一年可以種兩季,可是臣從徐州一路到上京城,只有渠州、長州兩地有這種稻子,其他地方一概不知,這一年種兩季的稻子沒有得到推廣。”

  皇上……

  不是沒有推廣,那是太子妃新弄出來的,還不知道行不行呢?

  “其二,不必求全,全必不專。有些人文章未必寫得好,可是極會種地,有的人說不清道理,卻有實幹的能力。徐州從前都是種稻子,可是徐州的水田並不好,還一直種稻子,徐州有一落考舉子,喜愛讀書,學會了種地,開始教人種小麥,他把地分幾種,深知哪一處的地種哪一種莊稼比較好,可是他卻考不上舉人,這樣的人是某一方面是有才華的,遇到這樣的人,應該破格提拔,讓其發揮,也能為朝廷做出貢獻。”

  “其三,選其極致。臣在今年的貢院考院中受到了啟發。太子殿下下令,不必在意避諱,可見太子想要選的是才華,非要把各種規矩加之其上,選出來的人就未必是想要的,就如選馬,如若只想選一匹快的,不必在意它是什麼毛色,它幾歲,來自哪裡,只要夠快,就可以了。”

  皇上很高興,不停的點頭。

  “好!好!”

  紫皮地瓜一臉的汗,偷偷的抬起頭,悄悄的看了皇上一眼。

  “吧唧!”一聲,紫皮地瓜一屁股坐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