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林嬴政 作品

第163章 李隆基策動政變,李世民驚呼妙極

  【李隆基並沒有重蹈前太子李重俊的覆轍,成功在玄武門外把韋后誅殺,並將皇帝李重茂掌控在手中。】

  【宗楚客、安樂公主等韋后心腹也很快被斬殺殆盡。】

  【隨後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聯手,逼迫李重茂退位,將李隆基的父親李旦第二次扶上皇帝寶座。】

  【李旦二度登基後,本應立嫡長子李成器為太子,但李成器認為李隆基居功至偉,故而堅決讓位於李隆基。】

  【最終,李旦下旨,立李隆基為太子!】

  【這位曾經親眼目睹過神龍政變的成功,也目睹過李重俊政變失敗的年輕人,終於成為了大唐的核心人物。】

  【但,李隆基的人生並沒有因此就順風順水了,更大的困難還在後面等待著他!】

  看到這裡,大明世界之中,朱元璋感慨一聲。

  “這就是李世民造就的惡果了。”

  朱棣聞言,不由疑惑。

  “父皇,李世民早都死了呀。”

  別說是李世民了,就連李世民的兒子李治此時都死了很多年了!

  朱元璋哼了一聲,瞪了朱棣一眼。

  “論功績,李世民自然是華夏千古大帝,無可置疑。”

  “但李世民上位的手段,乃是誅殺了當朝太子李建成,不折不扣的篡位!”

  “既然是篡位,那他的子孫自然也就有樣學樣了。”

  “這就是為何李世民死後,大唐亂象頻生的原因。”

  朱棣若有所思,突然大汗淋漓。

  “父皇,您是在說兒臣?”

  朱元璋似笑非笑地看著朱棣。

  “你小子也不傻嘛。想想吧,若是你當真通過靖難之役那樣的方式篡位,你覺得將來你的子孫會如何?”

  “他們會不會也想著效仿你這個祖先,來一個‘能者居之’?”

  朱棣的冷汗譁一下就全都出來了。

  此刻朱棣的腦海之中,全是自己的子孫後代為了爭奪皇位殘酷廝殺,兄弟鬩牆的情形。

  朱高熾見狀,趕忙安慰道:

  “爹您別怕,現在您可是大明皇太子殿下呢。”

  “再說了,從之前朱祁鎮那盤點來看,咱們大明的皇位傳承還是很順利的。”

  朱棣剛剛鬆了一口氣,朱元璋又悠悠地開口了。

  “真的很順利?朕可是記得朱祁鎮那一篇視頻裡說過,朱瞻基剛剛登基,就鎮壓了漢王朱高熾的叛亂。”

  “怪了,朱高熾為什麼會叛亂呢?”

  朱棣瞪大了眼睛。

  對啊,朱高熾為什麼會叛亂呢?

  朱元璋繼續不緊不慢地開口。

  “朕可是聽說了,許多人都覺得高熾這小子過於肥胖,非人君之相也。”

  “哦對了,朕還聽某個太子在朕面前說過,他家的二兒子朱高熾才是最像他的呢。”

  朱棣眼珠子都要凸出來了。

  這些話,都是朱棣在朱元璋面前說的!

  群臣聞言,臉色也都變得古怪。

  父親疼愛某個兒子,其實也很正常。

  但大家剛剛才從盤點視頻之中看過李承乾和李泰爭奪皇位,不免就要多想一想了。

  李承乾是瘸子,朱高熾是肥胖,都符合“望之不似人君”的外表缺陷。

  李泰和朱高熾,正好也都受到自家老爹的疼愛!

  李承乾和李泰是長孫皇后所生,都是嫡子。

  朱高熾和朱高煦同樣也是太子正妃徐氏所生,也都是嫡子。

  換言之,李承乾和李泰的故事,完全有可能發生在朱高熾和朱高煦的身上!

  朱棣額頭上的汗水越來越多了。

  “父皇,兒臣……真沒想過那麼多。”

  朱元璋瞭然的點頭。

  “這是自然,畢竟朕還沒死呢,也輪不到你來考慮繼承人的問題。”

  說到這裡,朱元璋加重了語氣。

  “但你確實應該好好考慮一下了。”

  朱棣低下了腦袋。

  “兒臣明白了。”

  當天晚些時間,東宮之中。

  朱高煦興沖沖地來到朱棣的書房,對著朱棣笑道:

  “爹,孩兒今天又去練兵了!”

  “您不知道,那些新的火槍兵訓練起來其實也是……”

  朱高熾突然意識到了不對勁,有些疑惑。

  “爹?”

  朱棣安靜地注視著朱高煦。

  徐氏給朱棣生了三個兒子,但朱棣最疼愛的不是嫡長子朱高熾,也不是三兒子朱高燧,而是這個二兒子朱高煦。

  朱棣能從朱高煦的身上看到自己年輕時的模樣。

  朱高煦明顯有些不安,道:

  “爹,孩兒是做錯了什麼事情嗎?”

  朱棣突然笑了起來,道:

  “孩子,你很喜歡當一名大將軍,對嗎?”

  朱高煦聞言,立刻激動起來。

  “爹,孩兒做夢都想當一名大將軍。”

  朱棣微微一笑,伸出手。

  朱高煦愣了一下,正色道:

  “爹,我都二十歲了!”

  朱棣依舊微笑,手沒有收回來的意思。

  朱高煦一臉無語,默默地將頭伸了過去。

  朱棣摸了摸朱高煦的腦袋,微笑道:

  “那你以後就當一名大明真正的大將軍吧,孩子。”

  看著朱高煦高高興興地離去,朱棣將身體微微後仰,靠在椅背上,一聲輕嘆。

  你也只能當大將軍了,孩子。

  或許,將來運氣好,還能在海外弄塊領地,當個藩王?

  但大明的皇位,從此就和你無緣啦,孩子。

  大漢世界之中,劉邦表情微妙。

  “李旦是誰來著,這大唐的關係亂七八糟的,朕都有點迷糊了。”

  陳平答道:

  “陛下,李旦是李治和武則天生的最小兒子,之前死掉的那個李顯是他的三哥。”

  蕭何補充了一句。

  “李治死後,先是哥哥李顯繼承皇位,不久之後武則天廢掉李顯,讓弟弟李旦當了皇帝。”

  “故而神龍政變的時候,大臣們先擁立李顯,因為李顯是李治遺詔裡的繼承人。”

  曹參接著道:

  “但李旦畢竟當年也當過一段時間的皇帝,所以在李顯死後,李旦第二次復位也能算名正言順,無可指摘。”

  劉邦揉了揉太陽穴。

  “所以就是武則天的三兒子和四兒子輪流當皇帝嘛,那大兒子和二兒子呢?”

  陳平聞言不由一滯,這視頻之中也沒說啊。

  想了想,陳平道:

  “應該是死了,按照武則天的手段來說,或許這兩個兒子就死在她這個親生母親手裡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