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林嬴政 作品

第179章 收復長安洛陽,李世民還沒高興三秒鐘就傻眼了

  戰爭的功勞,漢武帝是真不缺了。

  霍去病和衛青北擊匈奴,封狼居胥,這軍功已經讓漢武帝躋身千古大帝行列。

  但漢武帝依舊還是不滿足!

  憑什麼朕要和秦始皇、唐太宗、明太祖那三個傢伙並稱?

  朕就應該是歷史上最強的,華夏獨一無二的萬古大帝!

  原本在看到大唐盤點視頻之中那遼闊的疆域時,漢武帝一度灰心喪氣。

  他很清楚,大漢想要打到大唐李治朝那種疆域,幾乎沒有可能。

  可現在,董仲舒的話,卻給漢武帝一絲希望。

  武功不行,那教化呢?

  若是能將漠南徹底教化,世世代代為華夏草原子民,難道不也是大功一件?

  這種功勞,秦始皇沒有,李世民充其量算一半,朱元璋同樣也沒有!

  可朕,有!

  那朕,不就超過他們三個了嗎?

  漢武帝想著,嘴角慢慢地翹了起來。

  “好好好,董仲舒啊,你回去好好籌劃一下這件事情。”

  “有什麼困難,你就和丞相商量一下。”

  “若需要軍隊的幫助,你就去找衛青!”

  董仲舒聞言也是激動不已,忙道:

  “多謝陛下!”

  董仲舒不能不激動。

  諸子百家之中,各自的較勁甚至早於稷下學宮的建立。

  法家,畢竟是幫助秦始皇統一天下,開闢了華夏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的存在。

  儒家雖然聲勢浩大,但說白了現在還真沒有建立過什麼實打實的功勞。

  就連大漢的建立,那也是道家黃老學派的事!

  劉邦剛當上皇帝的時候,還把儒者的頭冠摘下來當尿壺呢。

  若是能幫助大漢將漠南徹底消化,那儒家在這方面的功勞也就有了。

  到那時,看那些諸子百家餘孽還有何話說!

  一旁的太子劉據看著自家父皇和董仲舒、衛青等人激動的表情,忍不住摸了摸鼻子。

  總感覺,父皇他們似乎過於激動了?

  罷了罷了,眼下還輪不到本宮這個太子思考這種事情。

  還是好好先看盤點視頻吧。

  劉據一邊想著,一邊將視線移到了金幕上。

  【在陝州,安慶緒為了阻止唐軍東進,保護偽燕都城洛陽,便盡發洛陽守軍,以御史大夫嚴莊作為統帥,命張通儒作為副帥,合力阻擊唐軍。】

  【十月十五日,郭子儀所部先鋒軍,在新店和叛軍不期而遇。】

  畫面中,郭子儀皺眉注視著面前群山,大感棘手。

  “這些叛軍駐紮在山上,有些難辦啊。”

  李俶就在郭子儀的身旁,聞言趕忙道:

  “郭大人,要不咱們就直接撤退,先等過幾日穩住陣腳再戰?”

  郭子儀想了想,搖頭道:

  “殿下,咱們剛剛在長安大勝,此刻叛軍倉促集結人心浮動,乃是取勝良機。”

  “若是此時不攻,反而是給安慶緒那傢伙穩固軍心的機會了。”

  郭子儀下定決心,很快下令道:

  “進攻!”

  唐軍很快派出步卒,朝著兩側山上攻去。

  另外一邊,叛軍見狀就派出一支輕騎兵,想要斷絕唐軍後路。

  郭子儀又迅速下令,命弓弩手發射,擊退叛軍的輕騎兵。

  叛軍不甘示弱,從山上同樣連發弓箭,將大唐進攻先鋒打退下來。

  此時叛軍包抄騎兵後退,郭子儀雙目之中精光一閃。

  “是個機會,讓前鋒軍立刻出擊!”

  大唐一萬先鋒軍齊聲吶喊,緊追叛軍騎兵而去。

  李俶見狀不由大為緊張,道:

  “郭大人,怎麼不保持陣型?這樣會被敵人弓弩覆蓋吧?”

  郭子儀聞言微微一笑。

  “弓弩覆蓋,不可能將所有將士殺傷,只要付出一定傷亡,我軍便可突破!”

  一切果然如郭子儀所料。

  唐軍先鋒雖然遭到叛軍弓弩手的阻截,但依舊緊跟叛軍輕騎兵殺到陣前。

  這一處戰場地域狹小,叛軍正面剛剛讓出一條通路讓輕騎兵過去,還沒來得及重整陣勢,唐軍已經殺到!

  依舊還是先鋒將的李嗣業高聲怒吼。

  “大唐的叛賊們,你李爺爺來了!”

  今日李嗣業不再手持陌刀,而是揮舞著一杆長槍,神出鬼沒,將叛軍陣前幾名將官接連挑落。

  叛軍陣勢頓時變得混亂起來。

  唐軍見狀士氣大震,頓時有更多的部隊壓上。

  李俶見狀,不由極為愕然。

  “這些叛軍的戰鬥力,怎麼如此不堪?”

  在李俶的印象之中,叛軍應該都是和幾天前香積寺之戰一樣,非常能打的才對。

  郭子儀撫須而笑。

  “香積寺之戰,叛軍精銳已然消耗殆盡。”

  “如今咱們面前這支兵馬,雖號稱十五萬大軍,但和香積寺那支十萬叛軍,戰鬥力卻是一個天一個地!”

  “若此刻面對的是香積寺那支叛軍,老臣也不敢如此託大,直接銜尾追擊了。”

  李俶聞言,不由心服口服,對著郭子儀拱手道:

  “郭大人,真大唐國之柱石也!”

  【此時的李俶心中,開始浮現出一個念頭。】

  【若將來登基為大唐新皇,必然要重用郭子儀才是!】

  但李俶沒有想到的是,就在不遠處,一道身影正靜悄悄地,將他和郭子儀兩人之間的對話以及表情,都盡收眼底。

  此人目光陰冷,神情陰鷙,頜下無須,微微佝僂著身體。

  顯然,是一名宦官!

  畫面重新轉回戰場。

  此刻大唐先鋒軍在李嗣業的率領下,接連突破叛軍主力多道防線。

  叛軍主帥嚴莊見狀大驚,趕忙調兵遣將。

  “快,前面的給我頂住!”

  “兩翼山上立刻包抄下來,斷了李嗣業的後路,絕對不能讓他再這麼繼續猖狂下去了!”

  在嚴莊的指揮下,南北兩側的山丘之上,大量叛軍湧出,居高臨下地對唐軍發動了攻擊。

  這一下子攻擊果然奏效。

  李嗣業顧忌後路被斷,不得不放緩了前進的腳步。

  而在李嗣業身後的諸多唐軍,則由於戰場擁擠,難以展開兵力。

  加之叛軍居高臨下,弓箭和滾石齊落,一時間讓攻勢正盛的唐軍變得混亂起來。

  叛軍主帥嚴莊見狀大喜過望,下令道:

  “快,全軍出擊,爭取最短時間擊潰唐軍!”

  嚴莊是自己人知道自己事,麾下號稱十五萬大軍,其實真正能打的也就是從香積寺退回來的那一萬多殘兵。

  必須要在這一萬多精銳消耗殆盡之前就取得勝利,不然拖下去,叛軍必敗無疑!

  在嚴莊的嚴令之下,叛軍從三個方向對大唐主力發動了瘋狂進攻,眼看就要切斷唐軍中央。

  唐軍本陣之中,李俶急得跳腳,對著郭子儀連聲催促。

  “郭大人,快想想辦法啊!”

  郭子儀鎮定自若,抬頭看了一下天空上的太陽,自言自語。

  “算算時間,也該到了吧?”

  李俶愣了一下,下意識地追問道:

  “什麼東西該到了?”

  郭子儀微微一笑,對著李俶道:

  “殿下難道就沒有發現,在這場戰鬥開啟之後,您身邊有一個好兄弟不見了嗎?”

  “好兄弟?”李俶怔了一下,隨後猛然回頭。

  “葉護?”

  無人應答。

  就在此時,一支鳴鏑帶著尖利的嗚嗚聲,劃破長空。

  叛軍本陣之中,主將嚴莊心生不妙之感,猛然轉頭。

  就在鳴鏑傳來的方向,鋪天蓋地的回紇騎兵,正朝著叛軍本陣帥旗而來!

  嚴莊肝膽俱裂,差點倒下馬去。

  好不容易回過神來,他不敢置信地開口。

  “回紇人的騎兵,怎麼會出現在這裡?”

  嚴莊可是位於叛軍本陣,山口後方。

  前面有數萬叛軍阻擋李嗣業進攻,兩側的山上還有叛軍的伏兵。

  回紇人難道能飛?

  但事到如今,由不得嚴莊去思考回紇人究竟是怎麼過來的。

  回紇騎兵已經到了!

  密集的箭雨從天而降,覆蓋了嚴莊所在的叛軍後陣。

  頓時,叛軍陣型一陣大亂。

  回紇騎兵趁勢拔出馬刀,開始衝陣。

  馬刀所到之處,叛軍身首異處,血流成河。

  嚴莊面色如土,咬牙大喊道:

  “堅持住!快,給我攔住這些回紇人,只要擋住,我們殲滅了李嗣業之後還能贏!”

  【然而,嚴莊錯誤地估計了叛軍的戰鬥力。】

  【經過香積寺之戰的消耗後,叛軍的作戰能力和士氣都降低到了谷底。】

  【回紇騎兵的出現,成為了壓倒叛軍的最後一根稻草。】

  畫面中,叛軍一潰千里。

  唐軍和回紇聯軍趁勢掩殺,斬首無數。

  山上山下,到處都是叛軍的屍體。

  李俶大喜過望,緊緊握住了郭子儀的手。

  “本王有郭大人,真乃漢高祖得韓信也!”

  郭子儀微笑不語。

  一片喜悅的唐軍本陣之中,那名宦官表情越發冰冷,嘴角微微勾起,露出一絲捉摸不定的笑意。

  【陝州之戰,唐、回紇聯軍再度大破叛軍十五萬之眾,斬首無數。】

  【十月十六日夜晚,安慶緒聽說陝州大敗,立刻放棄洛陽,帶著三百騎兵和一千步卒渡過黃河,連夜逃往鄴城。】

  【十月十八日,大唐順利收復洛陽。】

  【十月二十一日,大唐攻佔渾陽,迫使嚴莊投降。】

  【十月二十五日,陳留城軍民發動起義,誅殺城中叛軍,將叛軍將領尹子琦斬首獻於洛陽,陳留郡全郡光復。】

  【至年末,河東、河南各地被叛軍佔據的所有州縣,全部光復!】

  【在安祿山叛軍極盛時期,河北、中原、關中盡入叛軍之手。】

  【等到大唐接連擊潰叛軍,收復長安洛陽之後,局勢已經徹底改變。】

  【叛軍勢力範圍全部收縮回黃河以北,大唐朝廷基本將叛軍包圍起來,勝利在望。】

  看到這裡,貞觀世界之中,大唐君臣眉飛色舞,彈冠相慶。

  “好好好,終於收復洛陽了!”

  “中原光復,可喜可賀啊!”

  “這些該死的叛軍,終於滾出中原了!”

  龍椅之上,皇帝李世民也是長出一口氣。

  “這該死的叛亂,總算是要結束了。”

  群臣聞言,連連點頭贊同。

  李績笑道:

  “香積寺之戰,打掉了叛軍主力。陝州一戰,又將叛軍最後一點力量消滅殆盡。”

  “安慶緒如今已經是孤家寡人,想必最多一個月的時間,這場鬧劇也該結束了。”

  長孫無忌聞言,不由感慨道:

  “沒想到啊,原本以為大唐最多一年就能平定安祿山的叛亂,結果卻整整拖了兩年的時間才收復長安和洛陽。”

  群臣也是心有慼慼焉。

  程咬金哼了一聲,道:

  “就算是陛下罵俺俺也得說,若不是李隆基在潼關之戰瞎指揮,讓高仙芝和封常清固守的話,長安不會陷入敵手,這場叛亂更不會持續如此之久。”

  此言一出,李世民也不由失笑。

  “你這夯貨,今天倒是能說出些道理來了,朕又怎麼可能會怪你?”

  說到這裡,李世民又忍不住罵道:

  “這個李隆基,還真是權術入腦了。就連在國家危難之際,滿腦子都還想著他的狗屁權術,全然不顧戰場客觀情況!”

  罵的是李隆基,李世民目光盯著的卻是李承乾、李泰和李治三兄弟。

  三兄弟聞言,自然是隻能凜然受教。

  李世民心中一鬆,想道:

  “差不多也該是時候了。”

  這場叛亂,歸根結底,還真得落在李世民身上。

  玄武門之變所帶來的後續影響之深刻,若不是看了金幕,李世民本人都想不到!

  李世民固然不可能再改變玄武門之變的結果,但他還是可以做一些事情。

  比如,真正確定皇太子的位置,想辦法讓大唐徹底擺脫諸皇子爭位,夫妻相鬥,母子兄弟相殘的慘烈情況。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正準備開口,卻聽到金幕之中傳來話語。

  【對於大唐和整個天下的臣民而言,此刻的情況一片大好,堪稱勝利在外。】

  【但正如之前一般,每當大唐前線進展順利之時,在後方的大唐最高統治者們,也一定會搞出一些么蛾子來。】

  【更加讓人無語的是,每當這些最高統治者的騷操作出現後,也一定會連鎖導致前線戰事生變。】

  李世民表情頓時變得僵硬,不敢置信地將目光投向金幕。

  不是,都這種情況了,還能生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