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林嬴政 作品

第235章 滿清對漢人的限制,陳慶之和高歡碰上了?

  “父皇,兒臣是陳慶之的話,只要走一路殺一路,把中原的人口全部殺乾淨就行。”

  “若是北魏繼續派兵,兒臣就向南梁皇帝請求支援。”

  “即便南梁皇帝不出兵支援,那兒臣也已經把中原的人口屠殺一空,讓中原徹底失去了戰爭潛力,同樣也是對北魏的削弱。”

  “陳慶之只選擇劫掠,卻不選擇屠城,這隻能說明他過於軟弱!”

  康熙聞言,若有所思,隨後緩緩點頭。

  “老十四,你說的辦法倒也沒錯。”

  “陳慶之,確實是心慈手軟了一些。”

  “想要靠劫掠來維持僕從軍的士氣,以少量白袍軍作為主力在關鍵時刻出擊,確實不如直接屠城更有效果。”

  十四皇子哼了一聲,道:

  “這就是漢人的侷限性,他們被儒家文化給腐蝕了,滿腦子就知道什麼王道。”

  “只有咱們滿人這種從白山黑水之中拼殺出來的種族,才真正能體會到弱肉強食的道理!”

  四皇子胤禛連連皺眉,終於還是又一次的反駁了起來。

  “老十四,人的性格是要看環境的!”

  “就算是咱們的八旗,入關還沒有二十年,不也被中原的生活給腐化了嗎?”

  八旗兵,包含滿八旗、蒙古八旗和漢八旗,是滿清入關平定天下的絕對主力部隊。

  但從多爾袞入關,到吳三桂“三藩之亂”這麼二十多年時間,八旗就廢了。

  到吳三桂起兵當年,就把陝西、貴州、湖南的八旗兵打得落花流水,屁滾尿流。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對八旗兵那些年最好的闡述。

  年輕的康熙萬般無奈,只能大量啟用以漢人降兵為主的綠營。

  再加上從東北野人女真調來的索倫兵,以及蒙古諸部的全力援助,這才穩住戰線,逐步反擊並形成僵持。

  用了八年時間把吳三桂熬死後,清廷終於獲得了勝利。

  胤禛用八旗的墮落來反駁十四皇子,可謂無比貼切。

  十四皇子氣得臉都紅了,怒道:

  “四哥,你怎麼老是替這些漢人說話?”

  話音剛落,在場所有人立刻將目光投向了胤禛。

  這絕對是一個非常嚴重的指控!

  滿清是一個並不願意積極融入華夏文明的王朝。

  之所以宣稱自己是華夏王朝,只不過為了穩住佔據王朝人口絕大多數的漢人,避免大元時期此起彼伏的漢人叛亂情況再現。

  為了讓滿人牢牢把持朝政,滿清採取了諸多政策。

  滿人有專門的科舉考試,考試的難度大約相當於現代小學三年級水平,通過就能當官。

  就算滿人通不過這三年級水平的考試,他也能輕輕鬆鬆憑藉著滿人血脈混一個小吏,衣食無憂。

  甚至,就算八旗滿人啥也不幹,每年也能獲得來自朝廷的贍養,只要你願意多生娃,將來讓娃去當官就行!

  漢人,則必須按照大明式的科舉,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才能搶到一個當官的資格。

  在任何一個官職的競爭中,只要是滿人和漢人競爭的,縱然漢人官員的素質能力遠超滿人,一百次競爭裡也只有一次是漢人獲勝,剩下九十九次都是滿人獲勝。

  在朝廷,內閣大學士必須是滿人,六部設立滿人尚書、侍郎和漢人尚書、侍郎。

  滿人尚書是六部真正的掌控者,自不必說。

  就連比漢人尚書更低級的滿人侍郎,權力同樣也比漢人尚書更大。

  甚至,六部裡的滿人郎中,都可以不把漢人尚書、侍郎放在眼裡!

  任何朝廷旨意,都由滿文發佈,到地方上再轉譯為漢字。

  康熙時期和沙俄簽訂的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只有俄文、滿文以及雙方共同簽字的拉丁文三種版本。

  沒有漢字版本!

  影視劇之中常出現的,滿人臣子對皇帝稱“奴才”,漢人臣子稱“臣”,也是因為滿族的奴隸制殘留。

  對奴隸主而言,奴才(奴隸)才是自家人,是值得信賴的。

  不是奴才,那就沒資格算自己人。

  滿清,是一個時時刻刻、永遠不忘對漢族提防、打壓的王朝。

  滿清皇帝自稱華夏皇帝,並非是他們想要融入華夏,而是因為華夏漢人太多,殺都殺不完,只能以退而求其次,以“華夏皇帝”的名號來安撫漢人。

  故而,十四皇子質疑胤禛親近漢人,就等於是質疑胤禛背叛了所有滿人。

  即便對皇子而言,這也是死罪!

  康熙皇帝的目光驀然變得無比犀利。

  這一刻,他不再是那個垂垂老朽,隨時都可能死去的老者,而成為了一頭擇人慾噬的惡龍!

  胤禛明顯也吃了一驚,喝道:

  “老十四!你瘋了嗎,什麼話都敢說?”

  胤禛迅速轉過頭來,噗通一聲跪下,恭敬地對著康熙道:

  “皇阿瑪,兒臣對大清是忠誠的,也時刻記得自己的血脈,絕對不會背叛大清,更不會被漢化!”

  難以用語言描述的寂靜氛圍中,康熙雙目之中的殺機一點一滴的退去了。

  這位統治著華夏的皇帝緩緩開口。

  “老四,朕不希望下次再看到你犯這種錯誤。”

  胤禛長出一口氣,恭敬謝恩之後才站了起來。

  剛一抬頭,胤禛就看到了八皇子那嘲笑的眼神。

  至於康熙,他的目光已經重新投射到了金幕上。

  金幕之中,出現了洛陽城。

  【在滎陽之戰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後,陳慶之領兵進逼洛陽。】

  【此時,距離陳慶之出兵不過百日,他前後作戰四十七次,攻克了三十二座城池,擊潰了超過四十萬北魏軍隊。】

  【這是一場所向無前的奇蹟。】

  【北魏皇帝元子攸得知陳慶之前來,倉皇棄城而逃,在元天穆等人的保護下,前往河北去和爾朱榮匯合。】

  【黃河以南的所有北魏城池,盡數向陳慶之軍中的“大魏皇帝”元顥投降。】

  就在字幕一行行升起的時候,畫面之中的北伐軍也順利進入洛陽城中。

  等字幕消失,元顥和陳慶之再度出現。

  陳慶之看著元顥,平靜道:

  “陛下,如今洛陽已經光復,臣準備向大梁皇帝陛下請求更多援兵,以前往河北追擊並殺死元子攸,爾朱榮等亂臣賊子。”

  元顥明顯遲疑了一下,隨後笑道:

  “朕如今已經擁有十萬大軍,又何須再勞煩大梁皇帝派兵呢?朕自己來就是了。”

  “還有,如今洛陽城沒有你鎮守,朕是真不放心,北伐追殺元子攸、爾朱榮的事情還是交給元彧、元珍孫、元襲他們去幹吧。”

  陳慶之默然半晌,緩緩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