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林嬴政 作品

第332章 第二次評分,三年之約,劉邦要親征!

  朱棣在柱子後面不露頭地叫道:

  “因為高長恭死了!”

  朱元璋瞟了柱子一眼,將手中剛剛抄起來的書籍放下,點頭道:

  “對,這就是當臣子的侷限。真正能決定國家命運的人是國君,而不是臣子。”

  “國君若是如高緯一樣昏庸,那臣子縱然和高長恭這般忠誠、才華絕世,也同樣無法影響國家的命運。”

  “所以啊,任何國家的滅亡都必然是國君的罪責,臣子是不需要擔負滅國罪責的。”

  朱高熾皺眉片刻,道:

  “不對吧皇爺爺,像秦朝的趙高,漢朝的十常侍,宋朝的蔡京秦檜,這些人罪行累累,怎麼可能不需要擔負罪責呢?”

  朱元璋大笑起來。

  “傻孩子,趙高蔡京秦檜難道是生來就當宰相的嗎?”

  “是嬴胡亥、趙佶、趙構把他們提拔上去的!”

  “臣子就是工具,有些工具只能用來做傢俱,有些只能用來炒菜做飯。”

  “你如果拿一個鋸子去切肉,拿馬槊去鍋裡翻炒菜餚,最後做出一鍋難吃的飯菜,責任難道是鋸子和馬槊來承擔嗎?”

  “國之亡,亡在君,而非臣!”

  朱元璋說到這裡,目光重新投向金幕,輕聲感慨了一句。

  “長恭是臣,一生盡忠,又怎麼會有任何責任呢?”

  朱高熾心悅誠服,恭敬行禮。

  “謝皇爺爺賜教,孫臣明白了。”

  朱元璋嗯了一聲,抬頭看向金幕。

  這真是個好東西啊。

  若非金幕的存在,很多道理,縱然朱元璋心知肚明,也告知了朱高熾,恐怕朱高熾依舊難以理解領悟。

  但有了金幕之中這一個個鮮活至極的反面例子,有了金幕中一個個國家滅亡畫面的強烈衝擊,自然讓朱高熾印象深刻,牢記心中!

  朱元璋心中油然浮現出一句話。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

  這金幕,其實就是在對歷朝歷代的皇帝們,進行的一次系統教學。

  金幕作者,堪稱歷朝歷代之帝師!

  大宋世界之中,趙匡胤躍躍欲試,笑道:

  “第二次金幕評分也該來了吧?”

  “朕都有點迫不及待了呢!”

  趙普沉吟片刻,提醒了一句。

  “陛下,咱們也只是滅掉了遼國和西夏,南邊的大理都還在征伐之中,西域和吐蕃更是來不及動手,恐怕評分提升幅度不會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