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林嬴政 作品

第363章 清緬戰爭終落幕,康熙皇帝和胤禛心態炸裂

  李治哦了一聲,連連點頭。

  “原來如此。”

  李治並不懂打仗,但心中非常清楚自家父皇用兵如神的本事,故而完全沒有質疑。

  頓了頓,李治又好奇地開口道:

  “那父皇覺得,清軍還有希望獲勝嗎?”

  李世民沉吟半晌,緩緩點頭。

  “有,也只有一計可以讓清軍獲勝。”

  李治忙道:

  “不知父皇說的是哪一計?”

  此時在李治的心中已經閃過了史書上的諸多妙計,比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背水一戰、離間計、反間計……等等等等。

  李世民微微一笑,道:

  “這一計,就是秦國王翦當年在面對楚國項燕時候所用的那一計。”

  李治愣了好一會才道:

  “持久戰?”

  李世民點了點頭。

  “對,清軍若是想要獲勝,只能採用長期相持的策略。”

  “緬甸只不過是個小國,動用的兵力數量又遠超大清,哪裡有那麼多的物資來長期供應?”

  “而且別忘了,緬甸剛剛征服的暹羅國內還有鄭信在如火如荼的造反呢。”

  “內憂外患之下,只要清軍保持對峙,不再繼續進攻,最多一年半載,緬軍要麼只能主動出擊選擇不擅長的野戰,要麼就只能耗盡所有軍糧被迫退軍。”

  “到那時,清軍再追擊,重現當年王翦消滅項燕的場景就是一件非常輕鬆的事情了。”

  李治張了張嘴巴,過了好一會才道:

  “一年半載,那位乾隆皇帝恐怕不可能等得了這麼長的時間吧?”

  李世民笑道:

  “朕也覺得他不能。”

  說完這句話,李世民的身體微微後靠在椅背上,悠然開口:

  “他若是真能這麼做的話,又怎麼可能會上得了這個敗家子皇帝的盤點視頻,成為其中一部的主角呢?”

  李治沉吟良久,開口道:

  “父皇,兒臣想知道,作為皇帝,究竟什麼時候應該選擇奇襲突進,什麼時候應該選擇長久相持呢?”

  李世民眉頭一揚,笑道:

  “你這問題就不對。兵無定勢水無常形,任何一場戰爭都是需要主帥們根據眼前的情況去隨機應變的,哪裡有什麼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答案呢?”

  “你將來若是成了大唐的皇帝,不能下定決心的話,就多問問老臣們的意見吧。”

  李治抿了抿嘴,沒有開口說話。

  問老臣們的意見?

  按照李治的性格,等他上臺之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讓貞觀朝這些老臣們一個個哪涼快哪待著去!

  一旁的長孫無忌看著這一幕,身體微微顫抖了一下,腦袋又低下去幾分。

  金幕之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在這一日最接近勝利的進攻被緬軍挫敗之後,雙方的心態和士氣明顯發生了改變。】

  【清軍接下來的日子裡接連發動了多次攻勢,都被緬軍憑藉著數量上的優勢,一次次的擊退。】

  【但對於清軍而言,壞消息還不止這些。】

  鏡頭中,清軍主帥傅恆正在傷兵營巡視。

  這座傷兵營的各座營帳中,乃至外面的地上,密密麻麻的倒著許多清軍傷兵。

  咳嗽的聲音不絕於耳。

  一名醫官來到了傅恆的面前,一臉惶恐地稟報著。

  “大帥,軍中感染瘟疫的人數開始增多了。”

  “那些沒有感染瘟疫的人之中,還有許多也受了風寒,再加上水土不服,病情加重的速度實在太快!”

  “我等對此地並不熟悉,大部分藥材都需要從雲南運來,實在是杯水車薪,難以醫治啊。”

  傅恆默然半晌,對著醫官道:

  “爾等全力而為便是,本帥不會責怪你們。”

  打發走了醫官,傅恆環首四顧,看著滿營病倒的傷兵,表情有些黯然。

  突然,他又一次地彎腰,劇烈地咳嗽起來。

  “大帥!”一旁的侍衛長趕忙扶住了傅恆,輕聲道:

  “大帥,您現在最需要的就是休息!”

  傅恆哼了一聲,擦了擦嘴角,怒道:

  “本帥現在最需要的是攻克這座該死的老官屯!”

  侍衛長低頭不語,眼角的餘光卻鎖定了傅恆剛剛用來擦手的右掌。

  在那掌心之中,依舊還是一片讓人觸目驚心的血紅色。

  傅恆強撐著,回到了自己的帥帳中。

  清軍副帥、雲貴總督阿桂快步而入,憂心忡忡地稟報。

  “大帥,此地過於溼熱,瘟疫的傳播實在是太快了。”

  “眼下營帳之中兩萬餘人,已經有至少三千人染上了瘟疫,還有近萬人水土不服,被風寒等各種疾病困擾!”

  “還有領隊大臣綿康、雲南提督本進忠、臺灣總兵葉相德、護軍統領伍三泰……也都病倒了!”

  傅恆表情平靜地聽著阿桂的彙報,時不時咳嗽幾聲。

  良久之後,傅恆緩緩開口道:

  “你也覺得打不下去了?”

  阿桂表情苦澀,幾番遲疑之後還是硬著頭皮開口道:

  “大帥,不是下官不想打,可現在這樣子若是再打下去,恐怕……”

  阿桂沒有把話說完,但傅恆卻非常明白這位老朋友沒說出口的那些話是什麼意思。

  再打下去,恐怕要重蹈明瑞的覆轍了!

  傅恆沉默良久,開口道:

  “第一尊神威大炮,應該是這兩日就能鑄造完成,對吧?”

  “等神威大炮鑄成後,再看一看吧。”

  阿桂點了點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