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林嬴政 作品

第396章 王莽的天下大同理想,被嬴政劉邦無情唾棄

  蒙毅有些狐疑:

  “若王莽當真如此正直,又怎麼會被評為敗家子呢?”

  “恐怕是口是心非,說一套做一套的那種吧。”

  秦始皇沉吟片刻,淡淡道:

  “那也未必。”

  “在朕看來,他若是心口不一,可能反而是一件好事。”

  “啊?”扶蘇疑惑了,對著秦始皇道:

  “父皇何出此言?難道父皇也覺得天下大同不可能實現?”

  秦始皇淡然一笑:

  “朕不知道天下大同會不會實現,但朕知道,孔夫子的天下大同不可能實現。”

  “扶蘇,你可知孔夫子天下大同的含義?”

  扶蘇不假思索,說出一篇背誦得滾瓜爛熟的孔子文章: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秦始皇咳嗽一聲,接了下去: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是謂——小康。”

  扶蘇驚訝地看著秦始皇:

  “父皇,您竟然也熟讀夫子的《禮記》?”

  秦始皇傲然一笑。

  “何止《禮記》?孔孟之書,朕早已翻得滾瓜爛熟,就是你這所謂的儒家門徒,比朕也差了不知道多少!”

  扶蘇張了張嘴,道:

  “父皇既然熟讀孔孟,當知儒家確實有其奧義所在,為何父皇不用?”

  秦始皇搖了搖頭,淡然道:

  “儒者,長於清談,短於實幹。”

  “孔子在魯國當過司寇,攝行丞相;孟子在齊國當過大夫,和齊宣王多次會面;荀子在趙國出任下卿,乃六卿高官。”

  “這三人都是當時的儒家領袖,但無一人能幫助效忠的君王讓國家變強。”

  “治理國家,不是動嘴皮子,是要做事的!”

  “國君不是學者,不能誇誇而談,是要把國家變得更加強大的!”

  “儒家誕生至今幾百年,號稱天下顯學,春秋戰國時代那麼多國君給過他們機會,他們卻連一點像樣的表現都拿不出來。”

  “這般學說,朕要他何用!”

  扶蘇身體劇震,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這一刻,扶蘇心中有什麼牢不可摧的信念破裂了。

  過了好一會,扶蘇才頹然道:

  “既然儒家思想並無益處,那父皇又為何要讓兒臣成為儒者呢?”

  秦始皇表情平靜地開口:

  “扶蘇,你又錯了。”

  “儒家確實不能讓一個國家兵力強盛,征服其他諸侯,但也並非一無是處。”

  “儒家之學說,是最容易穩定國內局面,也最適合守成之君的。”

  “法家嚴苛,講的是法。儒家柔和,講的是禮。”

  “故,治官吏以法,治黔首百姓以禮。”

  “法、禮合一,便是帝王正道了。”

  扶蘇深吸一口氣,鄭重點頭。

  雖然一時間還無法完全吃透秦始皇的話,但這位大秦太子已經能感覺到自家父皇這番話語之中的深意,打算回去之後好生消化一番。

  漢初世界之中,劉邦一聲冷笑。

  “恢復井田,廢除奴隸制度?”

  “這個王莽,怕不是個沒腦子的東西吧。”

  蕭何曹參陳平等人臉上也露出了震驚的表情。

  過了好一會,蕭何才道:

  “奴隸制度,古而有之。千百年來,華夏早已習慣,若是輕率廢除,豈不是讓天下士人和朝廷離心離德?”

  “單單這一條,便是痴心妄想!”

  曹參嘆了一口氣,道:

  “井田制早就已經被證明是陳腐無用的制度,這王莽顯然沒有在基層為吏的經歷,怎麼會想到恢復井田制呢?”

  蕭何曹參,都是當年沛縣的吏員。

  他們是真正參與過大秦地方治理的,擁有非常豐富的基層經驗。

  也是在這兩人的主持下,大漢基本上全盤沿用了大秦的制度,史稱“漢承秦制”。

  為啥用大秦制度?

  因為好用!

  陳平搖了搖頭,道:

  “井田制都被廢除幾百年了,若是當年那些廢除井田制的華夏現代君王知道後世竟然有人想著恢復井田制,怕是要氣得從棺材裡跳出來了。”

  劉邦嘿嘿一笑,道:

  “孃的,公田公田,想的真美。”

  “黔首有自己的私田不耕,反而費心費力去給國家耕作公田?這不等著活活餓死麼。”

  “這王莽應該是讀書讀傻了,朕早就知道,儒家那一套理論就只能教出這種傻子!”

  對於劉邦的瘋狂吐槽,在場的大漢群臣都沒有什麼表情。

  漢初黃老學派為尊,蕭何曹參都是黃老學派的大佬。

  更何況劉邦為了打壓儒家,刻意當眾對著儒冠撒尿,更是讓儒家在大漢的名聲掃地。

  陛下肯定是對的,那麼被陛下尿了滿頭滿臉的儒家就必然是錯的!

  東漢王朝之中,君臣的表情都非常的怪異。

  劉秀重重地哼了一聲,道:

  “這個王莽,嘿嘿。朕有些時候,還寧願他是一個只會空談不懂實幹的腐儒呢。”

  說著,劉秀情不自禁地拍了一下手邊的王莽腦袋。

  耿弇忙提醒道:

  “陛下輕點,等會拍爛了。”

  劉秀聳了聳肩膀,笑道:

  “朕自有理會。”

  宋弘將目光從王莽的腦袋上收回,吐出一口氣。

  “王莽的這些改革,真的是……”

  宋弘一臉的心有餘悸。

  金幕之中,視頻還在繼續播放著。

  【在王家的推波助瀾之下,王莽的名聲越來越響亮。】

  【漢成帝永始元年,三十歲的王莽被冊封為新都侯,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開始進入大漢朝廷的核心之中。】

  【也就是這個時候,王氏家族開始迎來了一位意想不到的政敵。】

  【這個政敵,一度將顯赫之極的王氏家族幾乎逼到了絕路!】

  看到這裡,漢武帝眯起眼睛,流露出一絲興致。

  “這麼強大的權臣家族,竟然會被人逼到絕路?”

  以漢武帝的英明,自然能從金幕的介紹中,察覺到王氏家族究竟是如何權傾朝野的存在。

  這樣的大家族,竟然會被打擊到窮途末路,而且還是在短短時間內就發生的事情?

  “難道在這個時代,竟然還有第二個王鳳嗎?”

  漢武帝摸著下巴,喃喃自語。

  隨後,金幕畫面之中,緩緩浮現出了一道人影。

  在看清這道人影之後,在場的大漢群臣一陣譁然。

  漢武帝也同樣大吃一驚。

  “怎麼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