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林嬴政 作品

第434章 蝗災爆發,趙匡胤的擔憂,弘曆的奇思妙想

  王莽話音出口,也意識到了自己剛剛的語病,喘了幾口氣之後,對著面前的群臣開口。

  “這兩個傢伙不堪重用,朕決定另外選派能臣出征。”

  “嗯,田況,你來掛帥,如何?”

  眾人的目光頓時投向了師尉大夫田況。

  田況之前可是連連擊敗赤眉軍,給新朝保住了青州和徐州的大功臣!

  田況張了張嘴巴,有些無奈地開口。

  “陛下,臣當然願意出征為陛下分憂,只是……”

  王莽以為田況是在怯戰,便怒道:

  “只是什麼?”

  田況嘆息一聲,道:

  “陛下,臣哪裡來的兵呢?”

  此言一出,整座大殿猛然變得安靜下來。

  王匡東征赤眉軍時,已經帶走了關中一半的兵馬。

  王邑出征綠林軍,更是將關中剩餘的絕大部分兵力都抽調一空。

  田況輕聲道:

  “臣已經查過了,如今整個關中最多隻有不到三萬人馬,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兵甲、訓練不足。”

  “臣並不是要助長敵人士氣,只是連太師、大司空率領的六十萬大軍都折戟沉沙,咱們這最後的三萬兵馬能守住關中便已經是上上大吉,又哪裡來的實力去征討綠林、赤眉賊匪?”

  王莽徹底說不出話了。

  便在此時,一名將軍衝入大殿之中,面無人色地稟報了一條消息。

  “不好了陛下,函谷關那邊剛剛傳來的消息,赤眉賊主力二十萬人已經抵達函谷關以東,隨時都可能發動進攻!”

  “什麼?!”王莽身體搖搖欲墜,幾乎要當場暈倒過去。

  看到這裡,漢初世界之中,劉邦放聲大笑。

  “好好好,這個王莽,終於要死了!”

  在場的漢初群臣,臉上紛紛露出笑容。

  蕭何正色道:

  “王莽篡漢,罪大惡極,若非他乃是後世之人,臣都想請陛下將此獠凌遲處死!”

  曹參哼了一聲,道:

  “若王莽當真在此,臣說不得就要親自持刀,將他的肉一塊塊地割下來!”

  陳平微微一笑,道:

  “老曹啊,打仗我是不如你,但若是說到割肉刑訊這一塊,你還是得讓我來才對。”

  劉邦心情大好,雙腳翹起搭在桌面上,道:

  “若是朕所料不差,等王莽一死,接下來應該就是劉秀一統天下了。”

  “嗯,其實王莽這麼鬧一下也好,天下人就會知道什麼狗屁的新王朝,根本就比不上大漢的一根腳趾頭!”

  劉盈聞言,表情不由古怪,欲言又止。

  這種大漢被篡的事情,就別再發生了吧?

  大宋世界之中,趙匡胤微微皺眉。

  “諸位愛卿,你們說說,這綠林軍和赤眉軍,算是泥腿子的軍隊嗎?”

  宰相趙普忙道:

  “陛下剛剛也看到了,赤眉軍到處搶劫糧食,根本就是劫匪嘛!”

  楊業也點頭道:

  “所謂的起義軍,其實不也是禍害當地的老百姓?臣以為,與其稱為起義軍,倒不如叫做流寇!”

  趙匡胤微微點頭,若有所思地開口。

  “可是你們也看到了,這新朝就是被綠林軍和赤眉軍兩支匪軍給攻滅的。”

  “若說這兩支匪軍都是泥腿子的軍隊,那大宋的將來豈不是……”

  說到這裡,趙匡胤沒有繼續說下去。

  但趙普和楊業心中一動,都明白了趙匡胤的意思。

  大宋的國策,就是皇族和士大夫合作,一起壓榨最底層的老百姓!

  老百姓雖然起義不斷,但沒有士大夫的支持,對大宋而言不過是癬疥之疾,無法撼動趙氏皇族的統治和大宋的基業。

  但綠林軍和赤眉軍作為農民軍,展現出來的強大戰鬥力,卻讓趙匡胤有些動搖了。

  要是將來大宋壓榨老百姓過度,導致在大宋境內也出現了第二個綠林軍或者赤眉軍呢?

  趙普表情有些僵硬,乾咳一聲之後開口道:

  “陛下放心吧,綠林軍畢竟是擁有劉秀、劉縯這種前漢的皇族參與其中的。”

  “若沒有劉秀,那昆陽之戰肯定是新軍取勝,綠林軍也一定會被鎮壓!”

  “總之,士大夫和皇族一定是永遠站在一起的!”

  趙匡胤看了一眼趙普,沒有作聲,心中卻是另外一番想法。

  沒錯,大部分的士大夫確實是和皇族站在一起的。

  但難免會有少部分不得志的士大夫會選擇站在朝廷的對立面。

  比如說,赤眉軍和綠林軍。

  又比如說,黃巢……

  趙匡胤深吸一口氣,突然失去了繼續開口說話的興趣。

  大清世界之中,康熙老皇帝坐在皇位上,注視著面前的金幕,嘆了一口氣。

  “寬仁,不是每個皇帝都能做到的事情啊。”

  戴著太子冠冕的胤禛點頭道:

  “皇阿瑪所言極是,這王莽其實也並不是心中沒有百姓,他的政策有許多也是為了老百姓著想。”

  “但他識人不明,任用了諸如王業、王邑、王匡這般蠢材,欺上瞞下,最終才導致民怨沸騰,讓新朝的基業覆滅。”

  康熙嗯了一聲,點頭道:

  “誰說不是呢?寬仁是對臣民們足夠仁慈,但絕對不是坐在龍椅上好像瞎子一般,什麼都不懂,什麼都看不到!”

  “弘曆,你覺得呢?”

  坐在一旁的皇孫弘曆聞言,表情有些遲疑。

  康熙笑了笑,道:

  “說吧,朕赦你無罪。”

  弘曆便道:

  “皇祖父,孫臣在想,王莽其實有一個很大的缺點。”

  康熙有些好奇。

  “什麼缺點?”

  弘曆正色道:

  “那就是王莽教導出來的讀書人太多了!”

  “皇祖父您想,若是劉秀這樣的人一輩子都沒讀過書,沒去過太學,他一輩子也就是一個種地的農民,最多便是一個小小地主罷了。”

  “那樣的劉秀,就不可能帶著綠林軍贏得昆陽之戰,那新朝豈不是就能存續更長的時間了嗎?”

  康熙聞言,不由愣住。

  “所以你的想法是?”

  弘曆輕咳一聲,道:

  “孫臣認為,不,是先賢說過的一句話:‘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像劉秀這般喜歡造反的野心家,就是因為懂得太多,所以才會成為朝廷的心腹大患!”

  “大清若是想要吸取王莽的教訓,就應該廢止各地的私塾,儘可能地讓漢人少讀書,少懂一些字。”

  “只要天下的絕大部分漢人都變得駑鈍,都不識字不懂文化,那麼大清再想要繼續御使這些漢人,就輕而易舉了。”

  “而且那樣,也不會再有劉秀這般人誕生的土壤!”

  弘曆越說越是興奮,說到最後,不由眉飛色舞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