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林嬴政 作品

第474章 康熙要賣皇家御用品給英國人?明倭和談風波不斷

  “也只能如此了。”

  鏡頭很快切換到了大明皇宮。

  “議和?”朱翊鈞皺起眉頭,顯然頗為不滿。

  “朕的軍隊在朝鮮節節勝利,憑什麼議和!”

  兵部尚書石星乾笑一聲,道:

  “陛下,李如松雖然燒掉了倭軍的糧倉,但大明這邊其實也還是缺乏糧草啊。”

  “眼下的情況是,咱們無論如何也沒辦法派出更多的軍隊前往朝鮮了。”

  “而單單憑藉在朝鮮半島的李如松五萬兵馬,確實難以擊敗一心防守的十餘萬倭軍啊。”

  其他幾名大學士也七嘴八舌地開口。

  “陛下,對倭國用兵,若是曠日持久,遼東女真、北方的韃靼恐怕都會有所異動。”

  “只要朝鮮不滅亡,那大明和倭國之間就有緩衝,事情對大明而言便能接受。”

  “還請陛下三思。”

  朱翊鈞陷入沉吟。

  【此時的朱翊鈞雖然已經徹底不上朝了,但他只是厭惡那些敢在自己面前直言不諱要求立朱常洛為太子的低級文官,對於較為聽話的內閣大學士們並無意見。】

  【故而,最終朱翊鈞還是接受了趙志皋等人的意見,派遣謝用梓、徐一貫作為正副使者,前往倭國議和。】

  【但是,真正決定了這次議和的人卻並非這兩位使者,而是一位名不見經傳,在各種史料上記載寥寥的人。】

  金幕中,很快浮現出了一個人。

  此人身材並不算高,看上去頗為精明,一雙細長的三角眼是渾身上下最容易讓人認出來的標誌。

  【浙江嘉興人,沈惟敬。】

  【沈惟敬出身平平,並非什麼讀書人或者富貴之家,但他擁有一個特點——精通日語。】

  【這在當時的大明,其實是一個非常罕見的事情。】

  【自從嘉靖二年的“爭貢之役”爆發後,大明全面禁止了對倭國的所有貿易、來往。】

  【而嘉靖二年,距離大明和倭國議和的萬曆二十一年,已經過去了整整六十九年,三四代人的時間。】

  【沈惟敬之所以精通日語,原因只有一個——他是一位在大明和倭國之間悄然來往的走私商人。】

  【他的第一次出場,是在祖承訓敗走平壤之後。】

  【大明朝廷一方面決定從全國調集兵力出征,另外一方面又擔心在調兵期間朝鮮被倭國滅亡,於是緊急在曾經和倭國商業往來最為頻繁的江南地區尋找精通日語之人。】

  【沈惟敬自告奮勇,憑藉著精通日語的技能,被大明授予一個遊擊將軍的身份,前往平壤城和駐守當地的倭軍最高長官小西行長進行談判。】

  畫面中,一輛馬車駛入平壤城裡,很快來到了小西行長臨時駐紮的前朝鮮王宮。

  沈惟敬不慌不忙地走進去,對著高居大殿之上的小西行長拱手行禮。

  “小西君,我們又見面了!”

  小西行長看著沈惟敬,露出驚訝的表情。

  “沈桑,你竟然是大明的使者?”

  沈惟敬哈哈大笑。

  “我只是來和小西君做個生意。”

  小西行長沉吟片刻,緩緩開口道:

  “既然是沈桑,那麼想必你背後有那幾位的意思了?”

  沈惟敬做了一個稱讚的手勢,笑道:

  “小西君,這就是為什麼我來見你,而不是去見加藤君(第二軍團指揮官加藤清正)的原因。”

  小西行長若有所思,領著沈惟敬來到了後院,單獨商談。

  “說吧沈桑,他們想要什麼?”

  【小西行長,在倭國諸多軍團指揮官中,同樣也是一個異類。】

  【他是倭國堺市豪商小西隆佐之子,一個商賈之子,同時還是一個基督教徒。】

  【換言之,小西行長並非倭國人這麼簡單,他其實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大殖民帝國在倭國的利益代言人。】

  【倭國之所以能從葡萄牙、西班牙手裡購買到大量先進的火器,小西行長居功至偉,才得以被豐臣秀吉力排眾議,任命為第一軍團指揮官。】

  沈惟敬笑了笑,用非常純熟的倭語道:

  “我就開門見山吧,江南那邊,並不希望朝鮮馬上被滅亡。”

  小西行長皺眉道:

  “這可不是我能決定的事情,沈桑。”

  沈惟敬呵呵一笑,壓低了聲音。

  “我就直說了吧,兵部尚書石星是江南的人,如果你們把朝鮮滅了,石星的位置就保不住了。”

  “小西君,你應該知道朝中無人是什麼樣的結果,那之前江南和你們倭國的生意恐怕就不好辦了。”

  小西行長若有所思,突然開口道:

  “關白開戰之前信心滿滿覺得一定能攻克大明京師,莫非……”

  沈惟敬喝了一口婢女送上來的茶,笑眯眯地沒有開口說話。

  小西行長沉吟片刻,頗為為難地說道:

  “可這件事情,還是得關白說了算啊。”

  沈惟敬哈哈大笑了起來。

  “小西君,大家都是老熟人,你又何必跟我在這裡裝呢?”

  “朝鮮各地的義軍風起雲湧,你們的海上補給又被李舜臣給切斷了。”

  “你停留在平壤城,難道是因為不想打到鴨綠江邊嗎?是你的第一軍團根本沒有足夠的後勤支撐你繼續往北了吧?”

  這番話很尖銳,但小西行長卻並沒有動怒,表情平靜。

  “既然沈君都知道了,那之前又何必故意說那些呢?”

  沈惟敬搖了搖頭,道:

  “做生意,講的就是誠信。”

  “我已經將那邊的底牌全部透露給小西君了,至少小西君不會讓我死在這裡了,對吧?”

  小西行長哈哈地笑了起來,露出親熱的表情。

  “沈君說的這是什麼話!你我也是認識這麼多年的故交了,我怎麼可能害你性命呢?”

  “行,既然是沈君發話了,那我就給你一個面子。”

  “兩個月,不,三個月內,我的第一軍團都不會離開平壤繼續北上,如何?”

  沈惟敬笑呵呵地點頭,隨後低聲道:

  “從我們的情報來看,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松應該會帶至少四萬人進入朝鮮,小西君你這兩萬人恐怕是不夠打的。”

  “我建議你和加藤君交換一下領地,讓第二軍團來這裡駐守吧。”

  小西行長哼了一聲,道:

  “沈桑,你未免過於把大明的官軍看重了吧?之前對平壤城的突襲,我還不是讓那個祖承訓死了六成人手?”

  沈惟敬臉上笑容不變,道:

  “這只是一個建議,你知道的,我不過是一個傳聲筒,改變不了任何事情。”

  小西行長伸出一根手指。

  “我也已經提前答應你了,所以明年小西家的份額要多一成。”

  沈惟敬搖頭道:

  “一成不可能,一個兵部尚書值不了這麼多,最多半成!”

  雙方視線對視了一會,小西行長爽朗地大笑起來。

  “半成就半成!”

  “來人啊,上酒。再弄幾個李昖的妃子過來,讓沈桑也嚐嚐鮮!”

  沈惟敬哈哈一笑,連連擺手。

  “不不不,我可是大明使者,怎麼能睡朝鮮國王的小妾呢?”

  “這樣吧,小西君你找幾個還沒破瓜的朝鮮官員嫡女,讓我玩一玩也就是了。”

  兩人相視一笑,盡在不言中。

  【沈惟敬的第一次出使,就帶來了驚人的成果。】

  【在所有人都不抱希望的情況下,他竟然真的說服了小西行長停止北進,由此更加得到大明朝廷賞識。】

  【故而在萬曆二十一年正式議和的時候,沈惟敬作為使團之中地位僅次於正副使的第三官員,全程參與其中。】

  畫面中,豐臣秀吉非常隆重地招待了大明使團,舉行了一場頗為盛大的宴會。

  【作為實際上的倭國統治者,自認為足以和大明皇帝朱翊鈞平起平坐的豐臣秀吉,自然不可能屈尊紆貴地去和大明使者談判。】

  【非常巧合的是,倭國負責談判的人,竟然還是沈惟敬的老熟人——小西行長。】

  金幕畫面中,大明和倭國兩國使節團就座。

  小西行長笑呵呵地坐下來,剛剛打算開口,沈惟敬就提前用倭語開口了。

  “小西君,請用貴國語言說話。”

  小西行長同樣也是會說漢語的,此外還會說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

  小西行長愣了一下,思考片刻之後開口道:

  “奉關白之命,我國的議和條件如下:”

  “一,迎大明公主為我國天皇皇后。”

  “二,恢復朝貢/勘合貿易。”

  “三,明、我兩國武官永誓盟好。”

  “四,京城及四道歸還朝鮮,另外四道割讓於我國。”

  “五,朝鮮送一王子至我國作為人質。”

  “六,我國交還所俘虜的朝鮮國二王子及其他朝鮮官吏。”

  “七,朝鮮永誓不叛日本。”

  沈惟敬聽完,頓時皺起眉頭。

  只要稍微瞭解一下戰爭形勢以及大明心態的人,都可以清楚的判斷出,大明皇帝朱翊鈞是絕對不能接受這種條件的。

  一旁的大明正使謝用梓和副使沈一貫見小西行長嘰裡呱啦地說了一通,自己卻完全聽不懂,心中不由焦急,催促道:

  “老沈,這些倭人說的什麼?”

  沈惟敬深吸一口氣,緩緩將小西行長的話逐字逐句地按照原意翻譯出來。

  “什麼?”

  謝用梓和沈一貫也傻眼了。

  這種條件,大明怎麼可能答應?

  開玩笑吧。

  大明,不和親、不割地、不賠款。

  天子鎮國門,君王守社稷!

  謝用梓深吸一口氣,傲然道:

  “這些條件過於無理,大明是不可能答應的。”

  “大明的要求如下:”

  “一,倭國必須完全退出朝鮮,不得佔領任何一寸朝鮮領土,恢復戰前狀態。”

  “二,大明可以冊封貴國關白作為國王,但和親之事絕無可能。”

  “三,倭國國王必須上降表向大明皇帝陛下賠罪,此後絕對不可侵犯朝鮮。”

  小西行長並不需要翻譯,聽完之後也愣住了。

  ……

  【大明和倭國之間的談判,從一開始雙方的立場差異就非常巨大。】

  【很快,這一次的談判就不歡而散。】

  大明使館臨時駐地之中,謝用梓、沈一貫以及沈惟敬三人對坐。

  謝用梓憂心忡忡地開口:

  “兩位,倭國這種條件陛下是絕對不會答應的,咱們該如何是好?”

  作為談判使者,如果不能談出一個好的結果,那是肯定得負責任的。

  考慮到朱翊鈞的性格,謝用梓此時覺得自己的腦袋涼颼颼的,隨時都可能會和脖子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