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林嬴政 作品

第476章 倭國各種騷操作,讓劉邦差點噴了

  【小西行長、豐茂守等人,都透露了至關重要的情報。】

  【然而,此時無論是朝鮮還是大明,都對倭國完全失去信任,這些被透露出來的情報並沒有得到真正的重視。】

  【六月二十三日,首批倭軍渡過大海,抵達釜山、竹島。】

  【此後,六月二十九日,七月七日、八日,又有三批倭軍陸續抵達。】

  【第二階段的倭國入侵朝鮮之戰,正式拉開了序幕。】

  【在倭國史料上,將第二階段稱為“慶長之役”。】

  【朝鮮王國方面,由於第一階段戰役中海軍連戰連捷,朝鮮君臣心態極為自信,貿然發動了海上決戰。】

  【然而,由於朝鮮名將李舜臣此時已經不再掌控指揮權,取而代之的是元均。元均指揮無能,在七月十六日的漆川梁海戰中,朝鮮海軍主力被倭國海軍主力打得全軍覆沒,元均本人也被倭軍殺死。】

  【至此,朝鮮海軍徹底失去和了倭國海軍抗衡的能力,再也無力威脅倭國的海洋補給線。】

  金幕中,諸多倭軍將領在釜山大營,匯聚一堂。

  這一次負責征討朝鮮的總大將小早川秀秋坐在最上首,臉上帶著得意的表情。

  “此次勝利,乃是我們對關白最好的獻禮!”

  “接下來,我們要分兵兩路。”

  “左軍大將,宇喜多秀家。先鋒將,小西行長。其他將領,島津義弘、藤堂高虎、長宗我部元親……”

  “你們的任務是,從慶尚道出發,先拿下全羅道的雲峰,再從雲峰直取南元。南原是明軍副總兵楊元駐守,你們務必要小心。”

  “右軍大將,毛利秀元。先鋒將,加藤清正。其他將領,黑田長政、淺野幸長、鍋島直茂、中川秀成……”

  “你們從慶州出發,沿路給我拿下密陽、大邱、玄風,一路打到忠清道的全義館。”

  “要密切監視漢城明軍的動向,如果漢城明軍出發救援南元,那麼你們就攔住明軍主力,和他們決一勝負!”

  “此外,我還會派出八千預備隊,跟隨在右軍後方,作為你們和明軍主力決戰時的奇兵。”

  “無論是左軍還是右軍,各自的兵力都有十萬。明軍如今在朝鮮境內的部隊數量不超過五萬人。”

  “只要能一舉殲滅南原和漢城之中的明軍,那麼接下來的戰爭我們將無往不利。”

  “就這麼去做吧!”

  看到這裡,西漢世界之中,漢武帝一聲輕笑。

  “看起來兩邊似乎都頗有準備啊,諸位卿家覺得哪邊會是最後的勝利者?”

  衛青非常沉穩地開口:

  “從戰略而言,雙方其實都比較明確,看不出誰優誰劣。”

  “具體的勝負,還得在戰場上分出高下。”

  “但臣私以為,明軍勝率應該在八成以上。”

  霍去病呵呵地笑著,道:

  “這個朱翊鈞和豐臣秀吉,看起來都是半斤八兩,說不好是誰更昏庸一些。”

  “也算是旗鼓相當的對手了。”

  漢武帝搖頭失笑,看了一眼金日磾。

  異族入侵……

  金日磾,如今可是大漢王朝之中官職最高的異族。

  漢武帝想了想,開口道:

  “金日磾,朕最近讓你準備的那件事情如何了?”

  眾人聞言,頓時將目光投來。

  金日磾表情一如既往的平靜,低頭道:

  “回陛下的話,臣確實是難以抉擇。”

  漢武帝交給金日磾的任務是,培養一批忠於大漢的匈奴人。

  長期目標是,讓整個匈奴族逐漸融入漢族,最終成為真正的漢族人。

  短期目標是,選拔三十名可堪一用的匈奴貴族來到長安進行學習鍛鍊,然後再回去草原上傳播漢文化的光輝。

  漢武帝聞言,頓時頗為不滿。

  “不就是三十個人嗎,這都選不出來?”

  金日磾微微彎腰,畢恭畢敬地開口道:

  “回陛下的話,臣雖然也是匈奴出身,但早就已經成為一個真正的漢人了。”

  “那些匈奴人和臣確實是同族,但彼此之間根本無法溝通了解,臣實在是沒有辦法從中挑選出能入眼的人。”

  漢武帝一聲冷笑。

  “好你個金日磾,這是數典忘祖啊。”

  金日磾依舊彎著腰,沒有開口說話。

  漢武帝想了想,道:

  “江充,你來負責這件事情吧。”

  江充趕忙應是。

  這位漢武帝的寵臣之所以是寵臣,就是因為他無論任何任務都欣然接受,而且還能根據漢武帝的心思做到最好!

  看到是江充負責這件事情,太子劉據眉頭又皺了起來。

  江充現在進了軍機處,本就已經是大漢炙手可熱的人物。

  眼下父皇又把一個個任務交給他。

  父皇到底是怎麼想的呢?

  衛青和霍去病同樣也對視一眼,輕聲在下面交頭接耳。

  “舅舅,真不能找個機會一箭射死他?我看到這個江充心裡就煩。”

  “別鬧,你射死他,陛下只會認為是太子授意,到時候吃虧的就是太子。”

  “……”

  唐初武德世界之中,李淵饒有興致地開口。

  “世民啊,你說這第二階段的戰爭,誰會贏?”

  李世民微微直起身體,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兒臣覺得,明軍有七成的希望大破倭軍,一舉收復整個朝鮮所有丟失領土。”

  李淵哦了一聲,道:

  “就是說倭軍還有三成的希望獲勝了?”

  李世民搖頭道:

  “不,還有兩成的可能是明軍全殲倭軍。”

  “最後一成的可能,是明軍主帥犯下重大失誤,導致倭軍能在傷亡不大的情況下全身而退。”

  李淵仔細品了一下,有些愕然。

  “你是說,倭軍的勝算完全沒有?這不可能吧。”

  周圍的大唐臣子們表情也是頗為驚訝。

  倭軍畢竟是有十幾萬大軍,就算明軍後續主力趕到也就七萬人,倭軍數量是明軍的兩倍。

  怎麼就零勝算了呢?

  李世民笑呵呵地開口道:

  “因為倭軍的軍心已經徹底亂了,但明軍卻沒有。”

  “明軍更換了新的主帥,麻貴肯定想要建功立業,會鼓足了勁來打這一仗。”

  “而倭軍雖然也更換了主帥,麾下真正的軍團指揮官和將軍們卻已經完全不想打了,甚至想出了主動向敵人洩露己方情報的招數。”

  “兒臣認真地說,這種情況下,若是讓兒臣帶七萬明軍奔赴朝鮮,倭軍但凡能有超過一萬兵馬逃離,都算兒臣的失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