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林嬴政 作品

第483章 大明倭國和朝鮮都很慌,魏蜀吳三國都很開心!

  楊鎬說的正是自己的背後靠山,如今的大明首輔趙志皋。

  麻貴聞言表情頓時一滯,說話的語氣也頓時變得溫和下來。

  “經理想要為國殺敵,此時下官自然是佩服的。”

  “可如今漢江封凍,倭軍隨時都有可能從其他地方包抄經理的後路。”

  “到那時,下官別無選擇,只能率領全軍出城救援經理,和倭寇決一死戰。”

  “下官並不是貪生怕死,但下官想說的是,咱們若是一起把命送在這裡,對戰爭又有何益處呢?”

  “哪怕是陛下知道咱們死在這裡了,恐怕也不會顧念咱們拼死作戰的勇氣,只會責怪咱們把整個戰場給打壞了,把大明的威風給打沒了。”

  “咱們的子孫後代,恐怕還要被陛下抄家流放呢。”

  聽著麻貴耐心的勸說,楊鎬的心情也漸漸冷靜了下來。

  “那現在應該怎麼辦?”

  “本官都已經帶兵出城了,整座城池所有人也都看到了。”

  “若是就這麼灰溜溜的回去,本官也抹不開這個臉面啊。”

  麻貴聞言,心中也是暗罵不已。

  這些虛偽的文官,搶功勞的時候何曾給過別人臉面。

  現在好了,自己出醜了,知道要臉了?

  但麻貴心中也很清楚,這件事情要是不解決的話,楊鎬指不定接下來還要搞出什麼么蛾子來。

  麻貴腦子一動,突然計上心來,如此這般對著楊鎬說了一通。

  楊鎬聞言,雙目頓時一亮。

  “妙啊!”

  楊鎬帶著一隊明軍重新回到了朝鮮王宮之中,又一次地見到了李昖。

  李昖頓時大為疑惑。

  “楊大人,你不是出城去和倭寇決戰了嗎?”

  楊鎬老臉一紅,但馬上就若無其事地開口。

  “剛剛和麻貴將軍商量了一下,倭寇確實人多勢眾,輕易出擊恐怕只會導致敗戰,讓漢城失陷。”

  “所以楊某斗膽,請大王和楊某出城閱兵!”

  “啊?閱兵?”李昖腦子直接亂掉了。

  下一秒鐘,李昖突然抓住了重點。

  “出城?不不不不,予不出城,城外有倭寇,予死都不出城!”

  楊鎬好說歹說,被倭軍嚇破了膽子的李昖就是不配合。

  這下子楊鎬也生氣了。

  你不出城去,我楊鎬的面子不是丟到姥姥家了?

  楊鎬直接朝著身後的部下們使了一個眼色。

  “快,保護大王出城閱兵!”

  這些部下直接一哄而上,夾著李昖就走。

  李昖拼命掙扎,大叫道:

  “不,予不走。予死也要死在城裡,不出城!”

  這一幕,被許多路上的宮女、太監以及朝鮮侍衛們看在眼裡。

  這些人頓時就慌了。

  “完了,楊鎬大人把大王帶著一起逃走了!”

  “倭寇馬上就要來了,王京守不住了。”

  【一時間,整個漢城人心惶惶,不少心急之人聽到消息之後立刻舉家逃命。】

  楊鎬強行帶著李昖出了漢城南門,來到了漢江邊上。

  此刻,楊鎬的部下們已經在山上縱馬來回奔馳,營造出千軍萬馬的假象。

  隨後,楊鎬大手一揮。

  “開炮!”

  轟轟轟!

  明軍的大炮直接對著空氣亂轟一通,砸的碎雪到處亂飛。

  楊鎬得意洋洋,對著李昖開口道:

  “大王,如何?有這樣子的大炮,您還擔心倭寇會打到這裡嗎?”

  “大明天兵是無敵的,大王就放心吧。”

  李昖張了張嘴巴,下意識地開口道:

  “那山上兵馬的數量……”

  楊鎬輕咳一聲,直接打斷了李昖的話。

  “小小障眼法,大王不必擔心。”

  “倭寇看到了,肯定會被咱們嚇破膽的。”

  李昖哭喪著臉,道:

  “可本王現在就已經嚇……”

  楊鎬再度打斷了李昖的話。

  “好了大王,演習也結束了,該回城了。”

  【楊鎬的這一次衝動,除了浪費幾十發炮彈,讓幾千大明將士做了一次熱身活動之外,並沒有任何真正的效果。】

  【反而是漢城之中,李昖出城被眾人以為是國王率先逃亡,引發了一陣持續半天的逃亡潮,平息之後也是各種謠言不斷。】

  【但,就在整座漢城人心惶惶不可終日的時候,他們覺得遲早會到來的倭軍,卻停下了腳步。】

  漫天的風雪,幾乎將倭軍的大營給淹沒了。

  被遮蓋得嚴嚴實實的帥帳中,是此起彼伏的咳嗽和打噴嚏之聲。

  “混賬,不能再北上了!”黑田長政哆哆嗦嗦地開口,一邊說話一邊拼命揉著耳朵。

  “昨天晚上,我凍死的部下就超過了一百個人!”

  這句話,立刻就得到了其他將領的認可。

  “太冷了!”

  “見鬼,朝鮮這片土地一定是被蝦夷人詛咒過的土地!”

  “再繼續北上,別說進入大明遼東了,我們的人估計要先全部凍死了!”

  “當初就應該聽小西行長的話,見鬼,那該死的傢伙現在估計在釜山摟著朝鮮女人睡大覺呢,我們卻在這冰天雪地裡受罪。”

  “告訴關白,我們明年春天再來吧!”

  右軍主將毛利秀元聽著眾人的抱怨,心中也有些遲疑,看向加藤清正。

  加藤清正選擇了沉默。

  很顯然,這位一直以來被稱為“戰狂”的倭軍軍團長,也被老天爺的無情給嚇住了。

  毛利秀元嘆了一口氣,試探性地開口。

  “各位,不如我們暫時在這裡紮營幾天,或許風雪很快就小了呢?”

  這句話一說出來,立刻遭到了眾人的反對。

  “不行!”

  “如果再這樣下去,我的部下們恐怕要譁變,自行回釜山了!”

  毛利秀元臉色鐵青。

  倭國的“大名”“諸侯”制度劣根性,在這一刻體現得淋漓盡致。

  這些諸侯帶領的可不是倭國的兵,而是自己家族的兵馬。

  當戰事有利,家族軍隊的損失可以從未來的戰利品中獲得補償時,他們當然是願意奮勇作戰的。

  可如今,勝利的希望肉眼可見的小,而大量損失的可能性卻板上釘釘,他們就完全不願意繼續北上了。

  即便是作為右軍主將,毛利秀元也無法撤換任何一個畏戰不前的將領。

  那樣做的結果,就是這個將領麾下整個家族的軍隊全部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