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林嬴政 作品

第490章 朱翊鈞徵收礦稅,秦始皇嗤之以鼻

  於是,抄家的景象再度出現。

  鏡頭又是一轉,另外一名太監和地方官出現了。

  “陳公公,咱們揚州府這邊哪裡有什麼礦啊,早幾百上千年前都被挖完了。”

  聽著地方官的訴苦,這個名叫陳曾的太監大怒,道:

  “好啊,姓周的,你讓咱家就這麼上報司禮監和陛下?”

  “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去年收了五萬兩,咱們這邊呢?”

  “咱家了不起就是挨一頓打,你這個揚州知府那是肯定當到頭了!”

  “發配都是輕的,說不定你這一支從此就會被列入賤籍,永世不得翻身!”

  周知府顫抖了一下,房間中陷入了沉默。

  過了一會,陳曾若有所思地開口。

  “其實,礦稅這種東西,也不一定要落在礦上。”

  “啊?”周知府聞言,一時間頗為疑惑。

  礦稅不在礦上收,還能在哪裡收?

  陳曾哼了一聲,開口道:

  “宮裡為什麼要收礦稅,是為了礦嗎?當然是為了稅!”

  “只要咱們把稅收上來了,陛下自然就滿意了。”

  “嗯,揚州最發達的不就是商業嗎,咱們就向店鋪收稅!”

  “每家每戶收個幾十一百兩,嗯,大一點的店鋪來個八百一千兩的,這錢不就來了?”

  “啊?”周知府完全傻眼了。

  他嚥了一口口水,道:

  “陳公公,可這礦稅怎麼能收到商業上去呢?”

  陳曾大手一揮,道:

  “揚州沒有礦,所以咱們要派人去找礦。”

  “找礦得有錢,這錢不可能讓宮裡出,那麼揚州城裡的商家們為了體現對陛下的孝心,自然就出了這筆錢。”

  “你自己說,有什麼不合理的?”

  周知府無言以對。

  陳曾見周知府不答話,臉色頓時變得陰沉。

  “周知府,你要是不配合咱家,咱家只能去請宮裡發話,換一個願意配合的人來幹這個揚州知府了。”

  周知府身體顫抖了一下,立刻連聲開口。

  “公公說的這是什麼話?下官自然是竭盡全力配合的。”

  畫面一轉,大量衙役出現在揚州城的店鋪中。

  “收稅了,你家店鋪今年需要上交一百兩,今天已經是最後一天,立刻上交!”

  店鋪的掌櫃苦著臉,朝著衙役求情。

  “大人,我這小店本小利微,一年都賺不到一百兩銀子,您要讓我一下子拿出一百兩,這哪做得到呢?”

  “還請大人高抬貴手,我這有四十兩,您就行行好吧。”

  為首的衙役聞言頓時大怒,一腳踹翻了這掌櫃,怒罵道:

  “你這蠢材,還缺六十兩,難道讓我給你補上?”

  “來人啊,給我搜,值錢的東西全部帶走!”

  過了片刻,衙役們心滿意足地離開。

  只留下掌櫃一個人坐在地上,看著一片狼藉的店鋪,欲哭無淚。

  “蒼天啊,這大明怎麼變成了這種樣子!”

  皇宮之中。

  朱翊鈞看著面前的奏摺,滿意點頭。

  “蘇州府去年送上來五萬兩,呵呵,朕就知道這些江南人有錢。”

  “咦,揚州府上個月竟然送來了一萬五千兩,怎麼做到的?”

  朱翊鈞很快讓人找來了負責揚州府的礦稅監陳曾的奏摺,仔細閱讀。

  看著這份奏摺,朱翊鈞恍然大悟。

  “原來礦稅不需要只在有礦的地方收?”

  “妙啊,朕怎麼就沒想到呢?”

  內閣首輔趙志皋一臉苦笑地開口。

  “陛下,礦稅監們在各地到處收稅,連沒有礦的地方都巧立名目,地方上民怨沸騰……”

  朱翊鈞非常不高興地打斷了趙志皋的話。

  “這是什麼話?”

  “那些個商人,每年賺那麼多錢,朕從他們身上收點稅怎麼了?”

  “朕又沒有搜刮老百姓!”

  “不收礦稅,朝鮮那邊的抗倭軍費你趙志皋來出?”

  “行了,反正朕做什麼,那些該死的文官都不會同意的。”

  “以後這些廢話就不用再提了,朕不想聽!”

  看到這裡,大秦世界之中,扶蘇連連搖頭。

  “完了,這大明確實是要完了。”

  秦始皇面無表情地點頭。

  “那是自然。哪裡有像他這樣徵稅的?”

  扶蘇聞言不由愕然。

  “父皇難道是同意朱翊鈞徵稅?”

  秦始皇呵呵一笑,道:

  “不徵稅就沒有軍費,這是事實。”

  “既然有這個事實在,那麼徵稅也是理所當然。”

  “但朱翊鈞的這種做法,確實是大錯特錯!”

  扶蘇凌亂了。

  他本以為自家父皇也會嚴厲反對徵稅。

  可現在秦始皇這口氣……

  扶蘇定了定神,試探性地開口道:

  “那父皇覺得,怎麼樣的徵稅才是對的?”

  秦始皇看了一眼旁邊的蒙毅。

  “你來說。”

  蒙毅不假思索地開口。

  “首先,要摸清楚當地的產業情況。”

  “以邯鄲而論,邯鄲的商業和青樓業最為發達,那麼就對這兩個行業進行摸底測算,大致弄清楚這兩個行業一年的總收入,以及稅後大致的總利潤。”

  “等弄清楚了之後,再按照朝廷下發的目標制定計劃。”

  “比如說,邯鄲大致總利潤是一百萬兩,朝廷下發的目標是十萬兩。”

  “那麼,只需要加一成的稅就足夠,負擔不算重。”

  “若是朝廷下發的目標是三十萬兩,三成的稅就太重了,這個時候可以對更多的行業進行徵收,比如邯鄲發達的冶煉行業。”

  “在徵收的過程中,也要有的放矢。那些大的店鋪、青樓,平日裡賺錢多,對他們徵收的時候就可以定為兩成,甚至三成。”

  “小的店鋪,賺錢少,一次性徵收可能導致它們倒閉,那就徵收半成,甚至三分、兩分。實在經營困難的,可以視情況免徵。”

  “如此一來,在實施的過程中,既能夠收到稅,又能儘可能地避免大量店鋪、青樓倒閉,讓朝廷將來稅收減少。”

  “當然,在這個過程之中還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調查核實,所以即便朝廷只給了十萬兩的目標,也應該把徵收額定在十五萬兩,多出來的五萬兩就可以作為整個徵稅的經費和獎勵……”

  聽著蒙毅的侃侃而談,扶蘇完全愣住了。

  過了好一會,扶蘇才忍不住道:

  “徵稅還有這麼多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