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林嬴政 作品

第498章 最後的勝利,戰爭落幕,秦始皇對朱翊鈞的批判

  【最強悍的中軍島津家族損失最為嚴重,傷亡超過四千人,其中包括八名“外樣眾”以及三十七名“御供眾”,還有兩百多名擁有封地、土地的家臣、武士。】

  【在外樣眾和御供眾之中,不乏島津家族一些分支家族的家主和繼承人。】

  【原本在侵略朝鮮後期大放異彩,連續立下戰功的島津家族就此被徹底打殘,導致本該在豐臣秀吉死後於倭國朝堂上擁有一席之地的島津家族,最後只派出了區區一千五百人參加了關原合戰,並遭受慘敗。】

  【陳璘率領的大明水軍,也成為了朝鮮戰爭第二階段南下四路明軍之中,唯一一支取得過正面大捷的兵馬。】

  【就在陳璘、李舜臣率領中朝水師和倭軍戰船激戰的同時,劉綎也率領西路軍大搖大擺地進入了已經沒有任何倭軍的順天城之中。】

  一名劉綎的心腹帶著一馬車的人頭,喜滋滋地來到了劉綎的面前。

  “大人,那個小西行長確實沒有騙人,他在城裡留下了五百顆人頭!”

  劉綎聞言,不由哼了一聲。

  “這個小西行長實在是太不懂事了,給了他三十萬,才留下了五百顆人頭?”

  劉綎覺得,就順天城這麼大的城池,五百顆人頭顯然是無法和朝廷交差的。

  部下有些疑惑。

  “邢階大人不是說了,議和得到了內閣大學士們乃至陛下的默認嗎?”

  劉綎一腳就踹了過去。

  “陛下和大學士們可以裝糊塗,但天下的老百姓呢?”

  “五百顆人頭怎麼和天下的老百姓交待,怎麼和那些該死的御史們交待?”

  沉吟片刻,劉綎突然有了一個好主意。

  “城裡是不是還有一千多朝鮮人?”

  部下忙道:

  “對,都是之前倭寇俘虜,讓他們來當苦力修建城池的,他們……”

  劉綎直接打斷了部下的話。

  “全都殺了,用他們的人頭來作為軍功!”

  “啊?”部下愣住了,但馬上就回過神來。

  “朝鮮人和倭人的長相倒是沒有什麼區別,大人這一招妙啊!”

  劉綎得意洋洋。

  “那你還不快去!”

  【劉綎將城裡的朝鮮人全部殺光後,又派兵去搜羅附近山谷、村落之中避難的朝鮮人,統統砍下首級,湊齊了兩千多顆,然後以金字大書“西路大捷”向邢階報功。】

  【隨後,東路軍麻貴也一路裝模作樣地“追擊”到了釜山城外,一路上斬殺了三十多名因為傷勢等原因脫離了大部隊的倭軍落單士兵。】

  【但麻貴多多少少還是有一些做人的基本道德,並沒有像劉綎一樣作出殺良冒功的事情。】

  【好在很快倭軍就撤離了釜山,麻貴順勢佔領釜山,便向邢階報捷,也算是得了大功一件。】

  【至於中路的董一元,由於在泗川之戰中被島津義弘打破了膽子,直到島津義弘大部隊已經撤離泗川回到釜山,甚至都開始從海上去支援小西行長了,董一元才磨磨蹭蹭地佔領了泗川,向邢階和朝廷報捷。】

  【大明水軍方面,在取得露梁海戰之後,陳璘又揚帆南下,圍攻南海島上的數千倭軍,並將其全部殲滅。】

  【南海島距離倭國領土對馬島並不算遠,對馬島的島主宗義智聽說南海島被攻克的消息,嚇得帶上老婆孩子連夜跑去了倭國京都躲避,直到半年後見明軍確實撤軍了才敢返回對馬島。】

  【但陳璘攻克南海島後,就接到了邢階要求撤軍回國的命令。】

  【萬曆二十七年正月,完全收復了朝鮮被侵佔所有領土、島嶼的明軍,正式撤軍回國。】

  【這場持續了五年多的戰爭至此正式結束。】

  金幕中,朝鮮國王李昖帶著上萬軍民,依依送別邢階、萬世德等兩位大明高官。

  等明軍離開後,一名大臣非常不高興地開口道:

  “大王,明軍這些年在咱們境內也劫掠了不少女子,殺了不少平民冒功,您難道就不能說他們兩句嗎?”

  李昖沉默片刻,緩緩搖頭。

  “沒有大明皇帝陛下的傾力支援,予早已經是亡國之君了。”

  “予自然知道麻貴、劉綎等人是混賬之徒,邢階、萬世德更是隻會欺上瞞下的廢物東西,也知道大明這個王朝已經爛透了,沒救了,早就不是明成祖,甚至張居正在時的樣子了。”

  “但大明的恩德,予永世難忘。”

  “哪一家朝廷之中沒有幾個爛人,沒有一點貪官汙吏?”

  說完,李昖拍了拍身邊一個年幼王子的腦袋,輕聲道:

  “孩子,你要記住,朝鮮的國運是大明給的。”

  “將來,無論任何情況,只要大明不亡,朝鮮永遠不忘大明,永遠奉大明為宗主!”

  王子一臉懵懂,但還是非常清脆地回答。

  “父親,孩兒知道了!”

  【對倭國而言,這一次的朝鮮戰爭,同樣發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關西一派的領袖豐臣秀吉因此次戰爭,操勞過度而死。】

  【豐臣秀吉死後,原本佔據倭國政壇優勢的關西派迅速分裂,五大老中的毛利輝元因為議和不成接連作戰導致損失慘重而埋怨加藤清正,加藤清正又把責任全部推到了小西行長身上。】

  【隨著這三名關西派重臣之間的相互攻訐,豐臣秀吉的心腹們隨之分裂成了文吏派和武功派,德川家康藉機取得了武功派的支持,最終在關原之戰中一舉覆滅了文吏派,誅殺了豐臣秀吉的諸多後人,豐臣家族由此徹底離開了倭國的歷史舞臺。】

  【根據後世史學家的研究,倭國在兩階段的進攻中先後出動了總計超過二十五萬兵馬,最終陣亡人數為五萬三千六百七十九人,受傷者無法統計。】(注:該數字出自《日本史》。)

  【其中,損失最慘重的為小西行長所部。從第一次出兵前的一萬八千七百人,到最終撤軍時僅剩六千六百二十六人。】

  【明軍方面,並無正式的傷亡數字統計,但從諸多記載中,依舊可以管中窺豹。】

  旁白到這裡,畫面上出現了一個個名字,他們都是來自於歷次戰役中大明陣亡的高級將官。

  第一次平壤之戰:參將戴朝弁,遊擊將軍史儒,千總張國忠,馬世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