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林嬴政 作品

第506章 大明沒開打就要輸?朱元璋痛罵朱棣,低調都不會?

  “朕那個時候也是有地利跟人和的。”

  聽著劉秀的解釋,劉莊明白了過來。

  “如果是父皇的話,您會怎麼做?”

  劉秀頗為淡定地開口。

  “朕不會選擇出兵,而是直接跟後金議和。”

  “若是一定要和親才能議和,也不是不行。”

  “當然,割地賠款確實是萬萬不行的。”

  “啊?”劉莊直接愣住了。

  他是真沒想到,自家父皇竟然會選擇……妥協?

  劉秀呵呵地笑了起來。

  “孩子啊,你要明白,明君和昏君之間的區別,就是明君能看懂眼下國內的形勢,不會胡搞瞎搞。”

  “而昏君呢?正好就是相反了。”

  說著,劉秀指了指金幕。

  “就朱翊鈞現在這個大明,國內政局混亂起義不斷,老百姓民不聊生,邊疆軍備廢弛,他有什麼資格去和後金開戰?”

  “但凡清醒一點的皇帝,都知道開戰必敗無疑,那自然就只能求和。”

  “委屈就委屈一點嘛,以華夏王朝的體量,只要勵精圖治二十年,不,十年便足夠一雪前恥了。”

  “畢竟,朱翊鈞面臨的可不是朕這樣從爛攤子之中重建的新王朝!”

  說到這裡,劉秀的臉上也不由露出了感慨的表情。

  在劉秀剛剛建立東漢的時候,對於匈奴、鮮卑、西羌等異族,基本上都是以安撫,求和平為主。

  是劉秀不想打嗎?

  當然不是。

  有漢武帝這麼一個閃閃發光的例子在前,哪個皇帝不想封狼居胥?

  實在是東漢沒那個能力!

  經歷過新朝之亂後,東漢的人口甚至不到西漢末年的一半。

  就這樣的國力,東漢怎麼打?

  根本就打不了。

  只能休養生息,慢慢地恢復人口。

  等過個兩三代年,東漢的人口恢復得差不多了,國力也恢復得差不多了。

  到那個時候,還愁收拾不了邊境這些蠻族?

  劉秀悠悠地開口。

  “別說是朕了,就是當年高祖皇帝在白登山,不也一樣要忍冒頓單于?”

  “在鴻門宴,高祖皇帝不也得陪著笑臉跟項羽談笑風生?”

  “韓信若是不能忍胯下之辱,又怎麼可能有將來的成就?”

  聽著劉秀這一個個反問,劉莊欲言又止。

  劉秀淡淡道:

  “朕知道你要說什麼,無非就是大明天子鎮國門,不和親不割地那幾句話嘛。”

  “但是孩子啊,你要明白,實力才是說話的根本。”

  “你有實力,你當然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可若是沒實力還不認慫,那結果就只能是被當場打死,懂麼?”

  “大明的這幾句話,當然是非常提氣的,但這也斷絕了大明在劣勢時韜光養晦的選擇。”

  “是好還是壞,尚在兩說啊。”

  劉莊點了點頭,正色道:

  “兒臣明白了,多謝父皇的教誨。”

  正面剛,當然很爽,很提氣。

  但忍辱負重,韜光養晦,才能真正在面對強大敵人時,有猥瑣發育,最終獲勝的機會。

  大元世界之中,元世祖忽必烈笑了笑,突然開口道:

  “大明天子鎮國門君王守社稷,不和親不割地不賠款這些話,應該不是朱元璋說的吧?”

  丞相劉秉忠回憶了一下,開口道:

  “從之前的盤點視頻來看,大明本來京師是南京,在遷都北京之後才能有‘天子鎮國門’的說法。”

  “所以臣覺得,這句話最早應該也是朱棣說出來的。”

  忽必烈微微一笑,緩緩道:

  “嗯,對。朱元璋的發家史,朕記得在朱允炆那一部盤點視頻之中隱約提到過。”

  “以朱元璋的性格,應該是說不出這種話的。”

  “呵呵,朕在想,此刻在大明世界之中,應該會發生一些很有趣的事情。”

  大明世界。

  朱元璋大怒,吹鬍子瞪眼睛。

  “就這種國力還敢主動出擊,是誰給朱翊鈞這個混賬小子的勇氣?”

  別的皇帝能看得出來的事情,朱元璋怎麼可能看不出來?

  論打仗這方面,朱元璋可是和李世民兩個人排在歷朝歷代皇帝第一檔的存在!

  眾人噤若寒蟬,沒有一個敢開口的。

  朱高熾啞然片刻,輕聲道:

  “孫臣覺得,應該還是那句‘天子鎮國門,君王守社稷……’”

  還沒等朱高熾說完,朱元璋就非常氣憤地打斷了。

  “蠢材,這是隻有蠢材才能說出來的話!”

  “啊?”朱棣愣住了,忍不住提醒道:

  “父皇,這應該是您說過的話吧?”

  朱元璋冷冷道:

  “朕?朕只是說,不會讓大明重現大宋那樣的恥辱。”

  “哼,你們真以為朕不會認慫?”

  朱棣趕忙點頭。

  “父皇您當然不會認慫啊,您這輩子打了這麼多仗,什麼時候慫過?”

  朱元璋差點一腳就踹過去。

  “那朕問你,‘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是誰採納的,是誰實施的?”

  朱棣表情頓時僵硬。

  對啊,怎麼忘記了這件事情呢?

  當年朱元璋剛剛從郭子興那邊獨立出來,掌控了一支力量不久。

  下面的人就心癢難耐,勸說朱元璋稱帝,也想撈個從龍之功。

  但卻遭到了朱升的反對。

  當時朱升就說了九個字。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朱元璋採納了。

  朱元璋說了,我是小明王的屬下,我不稱帝,更不稱王,我只聽小明王的領導。

  徐壽輝稱帝了,朱元璋派人去恭喜。

  陳友諒稱帝了,朱元璋也派人去恭喜。

  張士誠稱帝了,朱元璋還派人去恭喜。

  元末諸侯之中,朱元璋是最晚稱王,也是最晚稱帝的。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他永遠都不會成為出頭鳥。

  元朝看到誰稱帝就調兵去揍誰,其他諸侯看到誰稱帝也會在心中多忌憚誰幾分。

  朱元璋最低調,他被元朝打的次數幾乎沒有。

  在他默默發育的時候,其他諸侯也基本上不和他發生什麼衝突。

  就這樣過了幾年,元朝和各路諸侯突然回過神來。

  不是,這個朱元璋什麼時候變得這麼強了?

  此時的朱元璋,已經強大到不管怎麼韜光養晦,別人也必須要將他當成勁敵的地步了。

  朱元璋見狀,呵呵一笑。

  各位,我不裝啦!

  然後,朱元璋噼裡啪啦一通幹,掃平諸侯統一江南,然後北伐一統天下。

  朱元璋看著無言以對的朱棣,惱怒地問道:

  “朕當年起兵的時候,要是滿腦子都像你還有你這些後世蠢才子孫一樣,除了正面硬剛還是正面硬剛,那朕早就已經死了八百次了,哪裡還有什麼大明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