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林嬴政 作品

第531章 李綱無力迴天,大宋文武相爭,岳飛晴天霹靂

  話雖如此,但趙構說話時臉色發白,身體顫抖不止,顯然心中也頗為害怕。

  他的心腹宦官藍珪快步而至,遞上一份文書。

  “陛下,這是宮外百姓的請願書。”

  趙構深吸一口氣,緩緩展開了請願書。

  他下意識地先看向了落款處。

  “陳東?”

  趙構莫名覺得這個名字頗為熟悉,但一下子又想不起來是哪位大宋官員。

  藍珪見狀趕忙提醒道:

  “陛下,就是靖康元年,帶著汴京數萬軍民伏闕上書的那個太學生。”

  趙構頓時恍然。

  靖康元年金軍第一次南下包圍汴京城的時候,大宋朝堂內部主戰派跟主和派爭鬥不休,當時在位的宋欽宗立場也是搖擺不定,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關鍵時刻,陳東等熱血激昂的太學生,組織了一場足足有數萬汴京臣民參加的集會,在皇宮門外“伏闕上書”,堅決支持李綱等主戰派大臣。

  宋欽宗被這場上書所震動,由此意識到了主戰派確實是民心所向,最終堅定地支持李綱進行抵擋,從而讓金軍第一次汴京之圍最終無功而返。

  陳東由此名聲大噪,成為大宋讀書人的精神領袖之一。

  不過伏闕上書發生的時候,趙構還在金軍大營之中和完顏宗望射箭呢,那場事件他並未親眼目睹。

  趙構定了定神,開始看這份請願書的正文。

  不看還好,看著看著,趙構的臉龐明顯變得扭曲了起來。

  “……李綱乃天下民心所向,今陛下罷之,何其昏庸!”

  “黃潛善、汪伯彥,奸臣也,陛下何能令其高居廟堂之上?”

  “李綱不可罷,黃、汪不可用,此乃民心,陛下當正視之。”

  “複用李綱,親征燕雲,迎二聖歸於汴京,仍不失陛下英明。”

  “陛下本不當即大位,若依舊親小人而遠賢臣,將來二聖歸京,陛下又何以自處?”

  趙構看到這裡,只感覺太陽穴突突直跳,心中怒意如火山噴發。

  他大叫一聲,直接把這份請願書撕成碎片。

  “這陳東,安敢如此編排於朕!”

  “來人,立刻給朕召集軍隊,將這些暴民統統驅散。”

  “再給朕找到這個陳東,斬立決!”

  很快,黃潛善和汪伯彥帶著大量軍隊趕到,強行將請願的民眾用棍棒、武器毆打驅散。

  請願書的執筆者陳東也被逮捕,當場押往應天府東市之外。

  刑場外,裡三層外三層,圍滿了憤怒的大宋百姓。

  “陳東是大宋的好男兒,陛下怎麼能無辜誅殺!”

  “赦免陳東,複用李綱!”

  但任憑百姓們如何呼喊,黃潛善、汪伯彥兩人帶著軍隊牢牢地控制住了整個局勢,甚至不惜亮出兵刃。

  在明晃晃的刀劍威脅下,所有人終於都安靜了下來。

  黃潛善長出一口氣,對著負責監斬的執法官道:

  “還愣著幹什麼,行刑!”

  執法官一臉為難。

  民意洶湧,所有人都看在眼裡。

  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像趙構、黃潛善、汪伯彥這樣,對金人畏之如虎。

  陳東這樣的義士,任何一個正常的大宋人內心之中都對其頗為敬佩。

  是以任憑黃潛善幾次三番開口,這監斬官依舊下不定決心。

  就在黃潛善即將忍無可忍,準備發火的時候,被五花大綁跪在地上的陳東反而笑了。

  陳東看了一眼監斬官,微笑道:

  “我乃大宋臣子,若畏死,即不敢言。既已言,肯逃死乎?”

  “你不必遲疑,但按上官之命行事便是。”

  監斬官一咬牙,大聲對著劊子手開口。

  “行刑!”

  大刀落下,陳東等人的首級落在地上。

  【在殘酷地迫害了敢於進言的民眾之後,趙構也被刺激得失去了理智,開始放手清理大宋朝廷之中的主戰派其他大臣。】

  【尚書右丞許翰、左正言鄧肅、秘書省正字胡珵等一大批官員或被貶、或被直接誅殺。】

  【在做完了這一切之後,趙構終於徹底消除了朝野的反對聲。】

  【於是在當年十月,趙構迫不及待地將自己的“行在所”從應天府前往淮南東路的揚州。】

  【但一心只想著逃命和保住皇位的趙構此時還沒有意識到,他犯下了一個巨大的錯誤。】

  看到這裡,大宋世界之中,趙匡胤臉色陰沉。

  “蠢材,這個蠢材!”

  “簡直就是朕平生所見,最蠢的蠢材!”

  趙匡胤才剛剛罵完,宰相趙普、沈義倫等人也義憤填膺地開口了。

  “國朝向來是天子和士大夫共治天下,國家危難之際,士大夫救亡圖存,竟然卻慘遭殺戮,簡直豈有此理!”

  “明明刑不上士大夫,為何卻做出這種暴行,如何能讓天下士人心服,這是在動搖大宋國本!”

  一開始還有些疑惑的趙德芳聽到這裡,心中頓時恍然。

  大宋從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開始,就選擇了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國策。

  有了這個國策,“刑不上士大夫”就成為了一種君臣之間不必明言的默契。

  正常情況下,士大夫可以任意進言,除非是犯了謀反之類無可饒恕的大罪,不然皇帝都不會大動干戈的追究。

  最多最多,也就是免去官職然後流放。

  別看大宋中期的黨爭非常的激烈,但無論新黨還是舊黨,畢竟都是士大夫階層的一員,只不過立場不同。

  所以大宋的黨爭就是,新黨得勢時,將舊黨一大批人流放。等舊黨得勢了,又把流放的那批人召回來,再把新黨的士大夫們流放出去。

  不管怎麼說,總之就是不會見血,不會搞出一得勢就把政敵全家殺光這種事情來。

  這也讓大宋的君臣,以及臣子之間的相互鬥爭維持著一個底線和最基本的體面。

  但趙構的所作所為,正好就突破了這個底線。

  張所、陳東等人,都是毫無疑問的士大夫階層。

  趙構卻將這些人直接處以極刑,等於是破壞了這條大宋開國以來就一直堅持的規矩。

  一條規矩,想要堅持並不容易。

  但破壞了之後,再想要重新建立起來,那就是千難萬難了。

  趙德芳莫名地在腦海之中想起了一句話。

  一次不忠,百次不用!

  沉默片刻後,這位大宋太子嘆了一口氣。

  “這趙構,還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敗家子啊!”

  趙德芳有想過,趙構敗家會敗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