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林嬴政 作品

第533章 岳飛的遭遇,劉秀感同身受,少年兀朮痛失親人

  其次,霍去病上面有人。

  霍去病的大姨衛子夫可是大漢皇后,表哥劉據是大漢太子,大姨父劉徹更是大漢皇帝!

  劉徹看到這個十八歲的侄子如此爭氣,高興還來不及呢,怎麼可能去追究霍去病擅自出戰的責任?

  最後,兩人相處的時代不同。

  霍去病所在的時代,是一個三代皇帝(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休養生息,憋了幾十年的勁準備向匈奴復仇的王朝。

  而岳飛所在的時代,是一個三代昏君(宋徽宗、宋欽宗、趙構)隨意敗家,政治混亂,軍備廢弛的王朝。

  兩個王朝之間天然就存在著差距,這種差距是全方位的,是涉及到士兵、裝備、民心等等各個角落的。

  而且,金國同樣也是比匈奴要更加強大的王朝。

  金日磾暗暗點頭。

  從這個角度來說,岳飛雖然失敗,但也並非全都是他個人的錯。

  整個大宋,其實都是要為這場靖康之變負責,併吞下失敗苦果的。

  金日磾不由想起一句話。

  英雄,乃順應時勢而生!

  霍去病便是如此。

  岳飛……

  也不知道大宋接下來的局勢走向如何。

  希望岳飛能越來越好吧。

  等等,我為什麼要這麼支持岳飛?

  金日磾心中先是疑惑,隨後又展開眉頭。

  或許是因為,我已經真正把自己當成了一個大漢人,一個華夏文明的子孫了吧。

  東漢世界中,坐在皇位上的劉秀看著岳飛蕭瑟南下的背影,感慨萬千。

  “這個孩子,真的很不容易啊。”

  太子劉莊坐在一旁,頗有些好奇。

  “父皇似乎並不怎麼想怪罪岳飛的擅自出戰?”

  劉秀哈哈一笑,道:

  “人嘛,有點性格脾氣很正常,朕早就習慣了。”

  劉秀麾下的雲臺二十八將中,一點都不缺少不聽命令擅自行事的刺頭。

  大名鼎鼎的吳漢,當年劉秀討平關中,留吳漢鎮守關中防備隴西的隗囂,並叮囑他:

  “關中現在缺少糧食,如果繼續集結大軍只會讓士卒缺糧逃亡。你應該將大部分士兵遣散回家種地,留少量精兵抵擋隗囂便是。”

  吳漢口頭上答應,等劉秀走了之後卻沒有裁撤一兵一卒。

  結果事情就如劉秀預測的一般,漢軍大量逃亡,隗囂來襲,吳漢最終戰敗。

  後來,在征討成都戰役中,吳漢也不聽劉秀的建議,一度被謝豐擊敗。

  攻克成都之後,吳漢為了洩憤又把公孫述和延岑族滅,還對成都進行屠城。

  此舉完全違背了劉秀以仁德定天下的方針,氣得劉秀髮詔書大罵吳漢和副將劉尚兩人,違背了“弔民伐罪”的宗旨。

  但即便如此,吳漢依舊以功臣的身份安享晚年,劉秀還在吳漢病危時親自前往探望,突出一個君臣和諧。

  除了吳漢之外,眼下就在場的鄧禹也值得一說。

  當年鄧禹受劉秀之命從河東郡渡河,進入關中地帶,準備消滅盤踞關中的赤眉軍。

  劉秀派人傳旨給鄧禹,告訴鄧禹赤眉軍在關中荼毒無數,百姓無不翹首以盼大漢兵馬到來,讓鄧禹直取長安,必定得勝。

  但鄧禹不聽。

  鄧禹覺得現在去長安和赤眉軍硬碰硬,並沒有獲勝的把握,於是他轉頭北上,把上郡那一帶的陝北地區都打下來。

  結果鄧禹在前面打仗呢,他留在後面防守退路的馮愔居然造反了。

  鄧禹無奈之下,又派人回來稟報劉秀求助。

  劉秀利用反間計,收買黃防除掉了馮愔,總算是讓鄧禹重新有了後路。

  然後鄧禹這才領兵南下,去關中和赤眉軍大戰。

  結果,屢戰屢敗!

  劉秀看不下去了,派人去詔告鄧禹,說赤眉軍幾乎要把關中都吃光了,你趕緊帶兵撤回來就行。

  只要你一撤軍,本來就餓肚子的赤眉軍沒了外敵,朕隨隨便便拿一根木棍當武器都能打敗赤眉軍。

  然而,鄧禹還是不聽!

  鄧禹也是要臉的,之前馮愔的背叛就已經夠丟臉了,他也想掙回面子啊。

  於是鄧禹繼續和赤眉軍決戰。

  赤眉軍這邊的口號很簡單,現在關中沒糧了,打贏了漢軍還可以搶奪漢軍的糧食,你們看著辦。

  於是餓紅眼的赤眉軍直接狂暴,在決戰中把鄧禹還有前來支援的另外一位東漢大將馮異一起打了個稀碎。

  這一戰鄧禹可說是慘敗,當他逃回宜陽的時候,身邊只剩下二十四名親衛。

  一次征討關中,兩次抗命,附贈一場超級慘敗。

  換做別的皇帝,鄧禹怎麼也得死上三次了吧?

  就算不死,今後也不可能再讓你領兵,成為大漢的核心層了吧?

  但劉秀就不一樣了。

  鄧禹現在還好端端地坐在這裡,還是東漢最核心的重臣,足以說明一切。

  所以劉秀說“習慣了”,那是一點都沒說錯。

  劉秀感慨道:

  “失敗其實真沒有什麼,世人都說朕有天命在身,金幕還打趣說朕是什麼位面之子。”

  “呵呵,誰家的位面之子剛剛起兵就死了二哥和兩個親姊妹,然後又死了親大哥,再被百倍於己新朝軍隊包圍在昆陽?”

  “朕從來都不是什麼位面之子,朕只是從一次次的失敗中掙扎求活,最後磨鍊出來,守得雲開見月明罷了。”

  說到這裡,劉秀看著金幕中黯然南下的岳飛,平靜道:

  “岳飛的心情,朕懂。”

  “他沒經歷過的失敗,朕,經歷過。”

  “失敗,是每一個英雄豪傑成功路上必須要邁過的門檻。”

  “岳飛忠心報國,是大宋這個時代少有的熱血華夏男人,朕希望他能邁過這道門檻。”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南下投奔老上司的岳飛並不知道,宗澤此刻的日子也很不好過。】

  【隨著李綱的罷相,宗澤面臨著來自黃潛善、汪伯彥等主和派政敵的巨大壓力。】

  鏡頭轉到了開封府衙之中。

  宗澤坐在大堂上,緊張地處理著政務。

  在來到這座被金人荼毒了幾個月,死亡了幾十萬軍民的都城就任之後,宗澤就緊張地投入了各項工作之中。

  賑濟難民,徵召軍隊,重建城池……

  各種工作千頭萬緒,許多都需要他這個開封府尹親自拍板。

  忙碌中,一名官員急匆匆地過來,朝著宗澤稟報。

  “府尹大人,城外來了一支金人,說是什麼使團!”

  “使團?”宗澤皺起眉頭,有些疑惑地反問道:

  “他來這裡作甚?”

  眼下大宋的皇帝趙構可是在南邊的應天府,金國的使者來開封根本毫無意義。

  況且宗澤是天下皆知的抗金英雄,立場無需多言。

  官員繼續開口道:

  “府尹大人,這使者是咱們大宋的一個太監,叫牛慶昌,應該是汴京城破的時候投降了金人當奴才。”

  “按照他的說法,他是前來出使偽楚的。”

  宗澤聞言先是恍然,隨後又露出一絲冷笑。

  “出使偽楚?偽楚都已經被剿滅多少天了,難道金人就一點風聲都收不到?”

  “哼,老夫明白了。牛慶昌這個金國的狗奴才,怕不是奉他主子的命來監視老夫,怕老夫率兵北上吧?”

  李綱罷相,張所去職的現在,宗澤已經是大宋朝堂主戰派的唯一旗幟,也是金人最為忌憚的對象。

  宗澤在想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後果之後,又是一聲冷笑。

  “把這個奴顏侍敵的死太監投入大牢之中,等老夫稟明陛下之後,即刻處斬!”

  “對了,凡是這使團中之前曾經是大宋人的,統統一併下獄。”

  官員愣了一下,忍不住道:

  “府尹大人,陛下那邊……恐怕不會通過吧?”

  宗澤怒道:

  “老夫是府尹還是你是府尹,照辦便是!”

  宗澤很快就派人將奏摺送到了揚州。

  揚州臨時行宮之中,剛剛從兩名妙齡少女身上發洩完畢,心滿意足的趙構看著面前行色匆忙的黃潛善和汪伯彥,心中頓時有些不安。

  “怎麼了,難道金軍又南下了?”

  黃潛善一跺腳,道:

  “陛下,不是金軍又南下了,是宗澤這個老糊塗又惹事了!”

  “啊?”趙構心中一驚,脫口而出。

  “宗澤不會真的帶兵渡河北伐去了吧?”

  汪伯彥忙道:

  “宗澤並未帶兵北伐,但他卻把金國的使者給投入大牢,還送來奏章到朝廷這裡,想要把金國使者拉到東市門口問斬!”

  趙構的腦袋頓時就嗡了一下。

  看完宗澤的奏章之後,趙構臉色猙獰,氣急敗壞地破口大罵。

  “宗澤這個老不死的蠢材,他是想要害死朕嗎?”

  “朕好不容易才和金國達成了和約,割地賠款求來的和平,這才幾天時間,他竟然就想要將其破壞!”

  罵了一通之後,趙構臉色陰沉地開口。

  “立刻傳旨汴京,讓宗澤馬上把大金使者釋放,再遷入館舍之中,務必要優加待遇!”

  黃潛善和汪伯彥連連點頭,隨後又七嘴八舌地開口。

  “陛下,宗澤一直都是想要和大金開戰的,可不能把他繼續放在汴京了啊。”

  “有他在汴京一日,大宋北部邊疆就不得安寧,不如直接將其免職流放瓊州吧。”

  ……

  聽著汪伯彥和黃潛善對宗澤的攻訐,趙構一時間也有些遲疑。

  過了好一會,趙構開口道:

  “若是將宗澤免職,換誰能給朕守住北方,不被金人南下?”

  汪伯彥和黃潛善頓時鴉雀無聲。

  作為如今大宋政壇呼風喚雨、作威作福的前兩號人物,兩人麾下自然有無數黨羽。

  但問題是,真讓他們推薦一個人取代宗澤去守住汴京,他們還真找不出來。

  推薦別的地方官也就罷了,但汴京作為大宋都城,一旦推薦的人選把這裡丟了,黃潛善和汪伯彥可就要陷入天下人的口誅筆伐之中。

  他們可不傻,怎麼可能平白無故給自己惹這種大麻煩?

  看到黃、汪兩人這般表情作態,趙構自然也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吐出一口濁氣,道:

  “眼下朕和大宋還是需要宗澤的,他的些許冒犯之處,朕就先忍一忍他吧。”

  【然而趙構萬萬沒想到,他自認為已經足夠容忍宗澤了,宗澤卻並沒有去“體諒”他的一番苦心。】

  開封府衙之中,宗澤鬚髮皆張,惡狠狠地盯著面前從揚州來傳旨的使者。

  “你說什麼?你再說一遍!”

  使者被宗澤的威嚴嚇得渾身顫抖,說話都有些結巴了。

  “宗、宗老大人,下官就是一個傳旨的,和此事無關啊!”

  這使者是真的害怕。

  畢竟宗澤可是實打實地殺過人的,殺的還是成千上萬的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