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來使

朱標說完後靜靜的看著朱允熥,似乎是在等朱允熥的回答。








朱標自知就憑他一個人的勸說,朱元璋是不可能改變想法的,如果他能勸說朱允熥、將朱允熥拉到自己這一邊,朱允熥一定有辦法說服朱元璋改變主意。








在朱標的注視下,朱允熥繼續說道。








“父王知道孩兒不打無準備之戰。”








“此事父王不用過於憂慮,孩兒自有辦法。”








說完朱允熥率先向東宮走去。








得知朱允熥不想再談論這個話題,朱標便適時的閉上了嘴,想來允熥確實是考慮周全了才敢做此決定,既然如此朱標的心便安定了下來。








看著朱允熥遠去的背影朱標快步跟了上去。








其實不是朱允熥不想和朱標說這些,而是朱允熥不知道應該怎麼說,現在談論這個確實有點為時過早。








朱允熥明白朱標的憂慮,朱標說的這些話很朱標,是作為仁義君王的朱標設身處地為老百姓考慮而說出來的話。








但朱允熥也不是莽夫,朱標說的那些朱允熥也考慮過,或者可以說朱允熥一直都在思慮這些東西。








首先是老百姓休養生息的問題,這些年來朱元璋沒有徵加稅收,相反他還崇尚節儉,鼓勵耕種,抑制商業,給朝廷官員發很少的工資,朱元璋作為一個皇帝能做到這些已經很不錯了。








然而現在的大明還是生產不足,發展緩慢,除了土地兼併比較嚴重之外,其實是受到了時代的侷限性,以大明當前種植的農作物來看,畝產量低,加上生產工具落後,貧窮是必然的。








朱允熥一直明白這一點,所以他在很早之前就開始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也是虧了上天的好生之德讓朱允熥遇到了馬三寶。








馬三寶又叫鄭和,就是那個奉明成祖之命七次下西洋的鄭和,在鄭和下西洋之後他從其他國家帶回了很多的農作物、經濟作物,大大改善了明朝的農業發展情況。








於是朱允熥在遇到鄭和之後他就著手安排鄭和出海,當然出海的規模肯定不能和明成祖安排的鄭和下西洋相比。








朱允熥能提供的只有銀子,大量的銀子,他給鄭和帶的銀子幾乎掏空了他的全部家當,為的就是方便鄭和和當地的人交易,讓鄭和將朱允熥所需的東西給帶回來,為此朱允熥還給鄭和畫了好多圖紙,比如番薯苗,土豆等等好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