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一葉 作品

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明的下限

在後續進行的實戰化演習之中,這第一艘小行星級戰艦更是表現出了足以碾壓低級別戰艦的實力。

我的電磁炮和激光炮數量更多,功率更大,周邊360度無死角都可以進攻。我的精細雷達探測能力更強,捕捉能力更高,可以偵測到速度更快、體積和質量都更小的電磁炮彈丸或者微型星際導彈、星際地雷;

我的遠程探測雷達也更為精密,能在距離數十萬公里處就精準鎖定你方戰艦,並使用激光炮或者電磁炮展開大範圍打擊;

我的精確轉向架速度更快,指向更為精準;我的動力更強,能源供應也更為充足,哪怕我的質量是你方數倍,都能做到比你方戰艦更為靈巧快速的機動;

我的裝甲科技更為先進,多重複合裝甲之下,普通的電磁炮彈丸就算突破了攔截,也根本打不穿我的防禦。

這種情況之下,你還能怎麼打?

實戰之中,一艘小行星級戰艦,便碾壓了一整支星雲、星塵級,總計30艘戰艦組成的編隊。

但韓陽知道,小行星級戰艦的真實戰鬥力其實還並未完全發掘出來。

因為此刻只是在單打獨鬥。而小行星級戰艦設計出來,本來並不是為單打獨鬥而生的。

用它來單打獨鬥,是對它各種性能的浪費。它的真正戰術,是在眾多己方星雲、星塵級戰艦的配合和協助之下,對敵方重要目標展開攻堅作戰,並從探測性能、防禦性能等方面,提升整支艦隊的戰鬥力。

清掃地雷、攔截彈丸之類的累活兒髒活兒,就不要讓我來管了。我提供給你們探測數據,你們自己去做。等到敵人出現了重要目標,譬如艦隊旗艦、太空堡壘之類的,無法攻克的大目標,再讓我出馬。

在這種戰術模式之中,一艘小行星級戰艦能發揮出來的作用,何止單打獨鬥之中單獨殲滅幾十艘小型戰艦所能比擬的?

只是……

“小行星級戰艦好是好,造起來也是真耗費資源和算力啊……就算操控起來,所消耗的算力,也相當於足足一千艘星塵級戰艦了。”

就算以韓陽如今的算力,都無法大規模製造小行星級戰艦。

因為製造小行星級戰艦所需要的零部件之中,有相當一部分無法量產,只能依靠韓陽消耗大量算力,在類似於實驗室的裝置之中定製。同時,基於小行星級戰艦超高的性能要求,對於一些希有礦產的需求也極高。

這種稀有礦產,太陽系內產出極少,且極為麻煩。

綜合來看,小行星級戰艦還是隻能屬於“大殺器”的級別,每一艘都是軍中重器,具備特殊的地位。

但就算如此,韓陽仍舊確立了雄心勃勃的目標。

“未來十年之內,我要造出來100艘小行星級戰艦!星雲級戰艦,我要造出來9000艘,星塵級戰艦,我要造25萬艘!空天母艦,我要造50艘!”

相比於如今的人類文明,這個雄心勃勃的造艦計劃毫無疑問顯得有些異想天開,就像是原始文明想要造出幾百米高的大壩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