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造事包 作品

第44章 暫時放一放





很快,一沓還散發著油墨香味的論文,就送到了他的辦公室。




吳利鴻戴起眼鏡,開始仔細地看了起來,




《關於使用浮帶法對多晶硅提純的改良方案及理論》




好傢伙!




柴可拉斯基的提拉法,國內都還沒多少人搞明白,這就盯上浮帶法了?




而且還是改良方案和理論!




這麼離譜的論文,之前那些教授怎麼沒直接給他嗶稿?




吳利鴻覺得有些荒誕,但還是耐心地繼續看了下去。




論文提出的改良方案原理倒也簡單,就是在單晶爐的加熱棒下面,增加一根冷卻棒。




類似的想法之前也有人提出過,但在模擬計算的時候,就陷入了死局。




所以嚴格來說,這是個數學問題。




浮帶法的最大難點,其實是數學模型,只有足夠強大且匹配的數學模型,才能做到對加熱棒和冷卻棒溫度和速度的精準控制。




進入論證環節後,吳利鴻更加仔細地看起了每一行字符。




Qx1+Qa+Qx2=0,




k1·A1·dt/dx1+L·dm/dt-k2·A2·dt/dx2=0……




……




時間一秒一秒地過去,




吳利鴻眉頭緊鎖,表情越來越嚴肅,抓著論文的手下意識地多用了幾分力。




過了大概半小時,他突然鬆了口氣。




以他有限的數學知識,並沒有從這個理論模型中,找到明顯的紕漏。




不過數學模型這東西,得放在超算裡跑一遍才知道行不行。




而這套數學模型,也不像數學猜想那樣,是要挑戰數學的極限,因此計算難度不算高,用超算估計幾個小時就能搞定。




想到這裡,吳利鴻立馬拿起來電話,撥通了梁溪超算中心的電話。




“老李,我是吳利鴻,想借用你們的超算驗證一個數學模型,這幾天有空嗎?”




“時間?估計在五個小時以內吧。”




“下午就可以?那好,我等會把資料發給你,嗯,相關的費用記在我們蘇省微電子研究院上。”




掛完電話後,吳利鴻又仔細看了一遍論文,確認沒問題後,又加了幾個測試變量發給了老友李建中。




剩下的,就是耐心等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