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造事包 作品

第80章 科技部的親兒子

作為兩家高科技私企,其實無論是大漢硅業,還是硅信科技,都完全可以拒絕呂首長提出的併購方案。

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在這種外資強盜般的技術收割面前,雙方各自作出一定的利益犧牲,來換取整個半導體行業儘快渡過危機,就顯得非常有必要和能夠接受的。

而且這個利益犧牲,其實在呂首長的大手,也不見得真的有多大,甚至長遠來看,這不但對整個半導體行業有利,對大漢硅業和申城硅產業也同樣利好。

而如果這次的硅片危機不能解除,那華國的晶圓廠,就只能以5300/片的天價,去買進口硅片,

以每月190萬片的缺口來算,就得花差不多一百億,比漲價前,多了足足87億!

而且這還是每個月,如果這場危機持續個兩年,那損失就是兩千多億。

十分之一個恆達就被蒸發了!

而且這一切還是建立在,對方不繼續漲價的前提下。

可想而知,這將會對國內的晶圓製造業產生多大的傷害,

而作為上游原料的硅片供應商,如果中游產業都死得差不多了,他們又能好到哪去?

大方向確定後,剩下的就是估值了。

康馳和董建元也知道,現在形勢緊迫,

越早完成整合,對渡過這次硅片危機就越有幫助,

於是兩人都不約而同地留在了燕京,遠程委託第三方機構,對兩家公司進行資產評估。

按照以前從國外進口設備來算,投資一條月產能10萬片的,12寸半導體級硅片生產線,大約需要25億元左右,

而硅信科技,目前擁有2條純進口,2條拼湊的12寸生產線,以及多條6-8寸硅片產生線,

其中小尺寸生產線中,還有兩條是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碳化硅片的生產線,價值相對比較高。

所以硅信在硅片生產線這塊的估值,是150億左右,

雙方對此異議不大。

但和普通單純製造硅片的廠商不一樣,

硅信科技還是一家硅片製造設備的研發公司,這些年來他們在研發領域,前後已經投入了400多億研發資金,

而在這一塊,雙方就產生了比較大的分歧,

首先,這些研發投入,實際上收穫的成果,肯定是遠低於這個數的,

哪怕有些成果其實還不錯,康馳也不想掏太多錢,去買自己已經有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