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造事包 作品

第205章 到底誰才是小羊羔?

 兩人落座後,曾宇清積累已久的強烈好奇心,讓他忍不住開門見山地問道:“康總,到底是什麼事,搞得這麼神秘的?”

 康馳笑了笑,然後從口袋中掏出一塊手機大小的電池放在茶几上。

 “曾總猜猜這是什麼?”

 曾宇清連忙好奇的拿起來看了看。

 “鋰電池?”

 “不,這是一塊鈉離子電池。”

 鈉電池?

 曾宇清心裡不禁有些失望。

 無論康馳此時拿出一塊鈉電池的真實意圖是什麼,他都認為鈉電池從來都不是寧德時代的解藥。

 至少不是他現在要造的,能造的。

 當年byd的老總為了呼籲發展磷酸鐵鋰電池,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

 “我們不能從燃油車時代被石油卡脖子,轉變為電動車時代被金屬鈷和鎳卡脖子。”

 然而打臉的是,後來22年碳酸鋰的價格直接瘋漲到60萬一噸。

 只要是造鋰電池,就得被卡原料的脖子,甭管是磷酸鐵鋰還是三元鋰,也甭管是鈷和鎳、還是碳酸鋰。

 於是那一年,鈉電池重新被推到了公眾面前,寧德時代也憑藉著“鈉電池發佈”,一躍突破萬億市值的大關。

 然而現在兩年過去了,鈉電產業依然沒有完成從0到1的蛻變。

 寧德時代的液態鈉電池項目,就和固態鋰電池一樣,也依然停留在實驗室中。

 而且隨著碳酸鋰的價格逐漸迴歸理性,這個備胎似乎也被人逐漸遺忘了。

 鈉電池似乎更像是,用來威脅碳酸鋰價格的輿論武器……

 “康總如果想向我們訂購鈉電池,那恐怕您要失望了,我們暫時並沒有鈉離子電池的落地產能。”

 “曾總難道就不好奇,這塊電池是誰造的?”

 “哦?”在康馳的提醒下,曾宇清這才有些好奇地問道,“誰造的?”

 “我自己造的。”

 “你造的?”

 曾宇清略微有些驚訝,不過造一塊電池其實不難,難的是如何批量穩定的生產,更難的是批量穩定地造高性能電池。

 “對,我在東陽造了條鈉電池的生產線,可以穩定生產出300wh/kg的鈉離子電池,成本只有磷酸鐵鋰電池的75%,如果形成完成產業鏈後大規模製造,成本甚至有望降低到50%!”

 “!!?”

 曾宇清頓時就呆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