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扇貓 作品

第42章





更衣過後,晏書珩上朝去了。




方嫗目送青年玄衣高冠的背影,神色恍惚,雙眼漸紅:




()“老夫人,您瞧見了麼,長公子穿上這身官服,和當年的二公子簡直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啊……”




.




這廂晏氏馬車甫一在宮門前停落,車內青年下車後,便有官員問候:“長公子真是越發意氣風發了!”一名官員笑道:“今日起,我等該喚中書大人了!”




晏書珩謙和地與他們寒暄。




遠處走來一位氣宇軒昂的青年,正是祁君和的兄長,祁君競。




祁、晏兩家是扶持新帝上位的功臣。兩位青年又都是各自家族的長公子。二人每每對上,言行交鋒間都暗示著兩家關係和朝廷的局勢動向。




尤其月前京中傳出流言,稱晏氏如今是祁氏最大的對手,晏書珩立功後在回京途中遇刺,約莫和祁氏脫不開干係。




敏銳的官員紛紛豎起耳朵留意。




祁君競想起父親囑咐,一改往日的倨傲,稍顯溫和:“家父聽聞表弟遇刺受傷很是意外,日前派人送去些從西域尋來的滋補之物,可惜你不在府上。”




這是在暗示祁氏並不知道行刺的事,有心繼續交好。




晏書珩亦藉著說笑表態:“皮肉傷已痊癒,只驚魂未定,正好我後日要去佛寺看望母親,順道上柱香。”




晏書珩的母親,是祁家人。




幾句話下來,眾人頓時心領神會。




兩人都還互稱親戚,看來祁、晏兩家關係並不受流言影響。




.




朝會後,晏書珩去了勤政殿。




殿內,龍涎香撲鼻而來。




香爐中升起嫋嫋白煙,將他與窗前負手而立的年輕帝王隔開。




“臣晏書珩,叩見陛下。”




玄衣帝王緩緩回頭,一張仍帶著少年意氣的面容在煙幕中時隱時現。




這是南周新帝,李霈。




李霈年十九,在大週三任帝王中是最年少的,“朕與月臣說過多次,你我之間,不必在意這些繁文縟節。”




晏書珩不卑不亢:“陛下是天下之主,天威不可侵犯。”




李霈目光灼灼,上前扶起他:“這些話說給那些老古板聽聽即可,你我私下不必如此拘束。”他看向滿桌案牘,“這奏摺每個都需朕批覆,但每個又不能僅由朕批覆。往後月臣任中書令,朕總算得以喘息!”




小皇帝是在叫屈,暗指世家當權,他身邊除晏書珩再無人可用。




中書令一職能落到晏書珩頭上,有晏氏權勢在起作用,亦是新帝促成的結果,相比任用老謀深算之輩,年輕又算志同道合的晏書珩更能助他坐穩龍座。




晏書珩深知此理:“臣既回到健康,定會全力助陛下成就大業。”




新帝淡淡一笑,隨手拿起一本摺子:“正好朕有一事遲遲下不了決定。此前有朝臣提議收編魏興上庸一帶流民,閒時耕作,戰時殺敵。此事最終落在剿匪有功的宜城城主李壑頭上,但茲事體大,還需有世家在背後支持。朕想著不如交給晏氏,你族弟晏少沅恰好有領兵之才。”




少年




帝王生了雙狹長鳳眸,眼尾微微上挑,便是和善微笑時也顯得像在懷疑試探:“月臣意下如何?”()




少沅。晏書珩念著這個名字,語氣頗意味深長,他陡然想起一件事。




?臥扇貓提醒您《失明後認錯夫君》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兩年前,在南陽時。




阿姒不記得他們三年前曾遇到過,看他的目光茫茫然,卻在見到少沅時雙眼微亮,拉著姜珣追問:“那是誰。”




晏書珩收回思緒。




含著笑的眸子看向李霈,多了些不可捉摸的深意:“臣認為不妥。”




李霈長指輕點奏摺:“朕本是想著晏氏最為合適,畢竟若是落到旁人之手,月臣豈不是為他人做嫁衣?”




晏書珩知道這位新帝自幼不得帝心,十二歲前是在冷宮長大。這樣的人要麼極易輕信旁人,要麼戒心極重。




李霈顯然是後者。




雖說皇室權柄被世家分走大半,但李霈非昏庸之流,如今還有許多事要藉助這位年輕帝王之力,與其瞞著,不如坦誠。便道:“此事其實是臣在背後推波助瀾。如今京口有建康王的兵馬,荊州及江東有祁氏鎮守。但荊州以西、魏興以北卻是空乏,若胡人再度進犯,無論從京口還是下游調兵,都會顧此失彼,因地制宜收編兵士才最合適。李壑心懷家國又是寒門出身,若得重用,定會效忠陛下。”




此話明面上說的是兵力分佈,實際上是暗示李霈——朝廷亟需在上游有一支可平衡祁氏兵權並震懾建康王的兵馬。




李霈頗動容地頷首:“月臣為朕籌謀良多,朕才更不想讓你白忙活,你我的利益,從來不是此消彼長的關係。”




晏書珩:“臣明白。”




這一番對話算是把彼此拉到同一條船上了,但這遠遠不夠。




還需降低祁氏和其餘世家的戒心。




祁氏父子並非庸庸之流,若皇帝極力推舉晏氏的人,他們豈能不疑心晏書珩要與皇帝聯合打壓祁家?




同樣,皇帝能對晏書珩“推心置腹”,必也能與祁氏“共治天下”。甚至他還可以離間祁氏與晏氏,讓他們兩敗俱傷,再扶持其餘世族。譬如陳妃母族潁川陳氏。




晏書珩繼續道:“臣認為,舊殷氏部將殷犁素有領兵之才,可協助領兵。而新城郡大族顧氏曾為流民捐糧,且族中財力雄厚,由顧氏主導此事,於陛下、於朝廷局勢、於顧氏皆有好處。”




這便是當初他募糧的用意。




此事觸及多方利益,與其冒著受各世家忌憚又耗費晏氏族力的風險,不如先把這塊肥肉給了顧氏。只要關鍵環節有他的人,就不必擔心大權旁落,待熬過開頭最難的一段時期,便可在顧氏和其餘世族鬥得筋疲力盡時用計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