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如初 作品

第 80 章

二皇子想當儲君,但遭到太子黨猛烈阻攔,御史臺天天不重樣地彈劾二皇子。小到後宅雞毛蒜皮的事,大到二皇子歷來的朝政過失。尤其去年鬧得轟轟烈烈的城外河堤坍塌之案,彼時這樁案子還將撫州知府也就是此前的狀元郎陸安荀構陷其中。




太子一黨以此作筏子,咬緊不放。這案子表面上將罪名推給了李家以及死去的妾室李茹。可內地裡是什麼情況眾人心照不宣,皇上心裡也清楚,是以遲遲未下立儲結論。




但二皇子一黨也並非坐以待斃,反咬太子是沒用了,畢竟太子已瘋。於是開始在民間造勢,曲線補救二皇子的聲譽。




去年陸安荀提出修河道興南北商市,後來陸安荀去撫州後,河道修繕便交給了工部。而工部正是二皇子的人,原先不大重視的河道修繕如今幹得如火如荼。




據說二皇子還每日親自去監督施工。不僅監督,有時還親自動手幹活。更有甚者,二皇子提出了河道兼修水渠之策,也就是把河道沿岸百姓們的農田水利也一併修了,這修渠的錢居然不用戶部費心思,你看,多好!




眾人對此舉很是滿意。




百姓們正是春耕之時,有便捷的水渠一傳十十傳百。意外地,河道兼修水渠的舉措在民間得到了良好反映。




是以,漸漸地,民間多了些立二皇子為儲君的聲音。皇上利索地封二皇子為許王,並任命其為開封府府尹,掌開封府一切事宜。




這一舉動看似沒多大改變,但嗅覺靈敏之人清楚,皇上動了立二皇子為儲君的心思,正在考量二皇子呢。




二皇子一黨得勢,一邊汲汲經營,一邊乘勝追擊太子一黨。想盡辦法揪太子黨的小辮子,再不折手段拉下馬。




一時間,二皇子勢力在朝中風頭無兩,無人能敵。




然而,就在東京城風起雲湧之際,五月中旬,邊境傳來了個震天動地的消息。




——遼國屯兵易州邊境,對中原宣戰,帶兵將領正是遼國的大皇子耶律泓。




耶律泓是誰?正是此前被遼國人劫走的摩尼教始作俑者周紡。




這一天終於還是來了!




這是所有暗中關注北邊動靜的人統一的想法。




自從周紡.......不,自從耶律泓被遼國人劫走後,他們便隱約預感有大事發生。果然,才過去兩個月,遼國集結大軍叫囂邊境。




遼國宣戰,朝堂上下頓時緊張起來。也沒人管儲君不儲君了,當下齊心協力對付遼國才是要緊。




只是,何人掛帥出征,又成了眾人爭論的難題。




皇上忖了一宿,次日在早朝上提出欲御駕親征。皇上治世太平已久,堪為明君,還缺個令他成為千古一帝的響亮政績。是以,大有親征收回燕雲十六州的雄心壯志。




只不過,他的想法遭到了群臣反對。原因無他,皇上年邁,且這個節骨眼儲君未定,萬一皇上有個閃失,不待外敵入侵就已內亂。




划不來!




換個人去吧!




換誰呢?




皇上膝下自然還有其他皇子,但這會兒L除了二皇子,其他誰人站出來都有爭儲嫌疑。




一時之間,竟是有些難辦。




沒多久,二皇子上了道摺子,奏請掛帥徵遼。




頓時,朝堂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情皆有些微妙。




...




遼國宣戰之事也傳到了撫州,撫州百姓們議論紛紛。




陸安荀自然也聽到了二皇子欲掛帥的消息,他神色沉凝。




“若知道周紡是耶律泓,當初下官就該拼死殺了他。”薛珹道。




陸安荀沒說話,站在官署天井的樹下,若有所思。




“大人在想什麼?”過了會,薛珹問。




陸安荀道:“沒什麼,只是在想這次徵遼,誰人更適合掛帥。”




薛珹道:“下官聽說二皇子上奏欲掛帥。”




“他不適合。”陸安荀搖頭:“二皇子在朝堂上耍計謀興許還行,可上戰場,他根本不是耶律泓的對手。”




他跟耶律泓打過交道,這人狠毒堅韌、刁鑽詭譎,最擅陰謀。若皇上真讓二皇子掛帥,此戰必輸。




薛珹聽他這麼一說,問:“二皇子不合適,那誰能勝任?”




誰人?




陸安荀心裡有答案,可他也不確定那人會不會站出來。




那便是遠在封地、半生低調的三皇子襄王。襄王此人自幼聰慧,天資過人,小時候與人嬉戲便喜愛擺陣作戰,十六歲時更是上過戰場建立軍功。




可這位王爺一旦應了掛帥之事,必然會捲入奪嫡之爭。素來低調的他,會應嗎?




陸安荀突然有點煩躁,他遠在撫州,對於東京城朝堂的消息閉塞得很,許多事只能靠自己琢磨。




思忖了會,他轉身,欲回去處理庶務。




薛珹問:“大人,已經下職了您不打算回府嗎?”




陸安荀抬眼一看,還真是,夕陽已經落到了牆角,再過不久便天黑。




“罷了,那就下職。”他轉身收拾東西,準備回家去。




世俗紛亂風風雨雨,他有點想念蘇綰小院裡飄香四溢的寧靜了。




...




掛帥之事,二皇子蠢蠢欲動。若他能打敗遼國,必定揚名萬里。別說穩坐儲君之位,將來坐上那個位置,也是他在史書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馳騁沙場,千古流芳,哪個男人不向往?




光想想就熱血沸騰!




是以,二皇子也召集了許多幕僚前來商議,務必讓皇上應下他的請戰書。




二皇子這邊積極密謀之際,太子黨也不甘示弱。開始積極尋求新的扶持對象,這就給了祁貴妃便利。




祺貴妃膝下有皇子,雖未成年,可不妨礙先當儲君。




因此近日朝堂表面上和諧融洽,然而私下陰謀詭計鬥得你死我活。




但就在朝廷吵吵嚷嚷誰人掛帥之際,遠在封地的襄王回京了。




...




襄王回京,所有人詭秘地安靜下來。




就連皇上也些許詫異,襄王若沒回來,他恐怕都要忘記有這麼個兒L子了。




這也不怪他,誰讓這襄王實在低調得很呢?往回年節官員們給皇上獻禮,為爭得個好印象各自花樣百出。而這襄王倒好,雖也送禮,但中規中矩毫不顯眼,皇上連記都記不住。




“襄王回來做什麼?”皇上納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