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臣一怒 作品

第一百二十八章 暗夜交鋒(二合一)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大宋苦歲幣久亦!”

“官家乃是中興之主,請太皇太后撤簾!”

隨即一個個開封市民也紛紛追隨太醫生和太學生,前往皇宮叩闕。

更有激進的書生文人,直接來到白虎堂,圍著大門怒罵其枉負君恩,膽敢奉高太后之命作亂,日後必遭清算,誅其九族。

“簡直是豈有此理!竟然膽敢圍堵白虎堂,此乃死罪也!來人,將他們全部抓起來。!”高公紀怒不可遏道。

“高將軍萬萬不可,這些都是書生文人,很多都有功名在身,我等不可輕舉妄動。”太尉孟元搖頭道。

大宋以文御武百年,武將對文人的畏懼猶如刻在骨子裡一般,他們寧願面對兇狠蠻橫的遼兵,也不敢將兵鋒指向文人,因為這可是犯大忌之事。

“放肆,太皇太后一心為國,勞苦功高,他們竟然公然辱罵,此乃大不敬之罪,別忘了爾等有今日地位,皆受太皇太后恩典。”高公紀怒聲道。

一眾將領頓時默然,高家原本就是將門世家,在軍中頗有威望,其執政之後,眾將也乃是他們一手提拔。

就拿當今太尉孟元來說,原本僅僅是一介防禦使,其孫女受高太后欣賞欽點為皇后,其又被高太后連續提拔,坐上了太尉之職,高太后對其恩重如山。

孟元自然也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對於高公紀多加重用,讓其儼然是太尉第二。

“官家無故逼宮,實乃有違孝義,如今太皇太后生死不明,爾等坐視不理,豈不是忘恩負義,如今開封城一片亂局,我等若是協助太皇太后撥亂反正………………。”

一眾部將臉色一變道:“高將軍慎言,軍中無虎符不得出兵,此乃祖制,太皇太后未傳來旨意,樞密使曹大人未傳來調兵之令,我等若輕舉妄動,無論是何理由,必死無疑。”

一眾書生可並未危言聳聽,宋朝吸取五代十國的教訓,對武人戒備森嚴,任何膽敢作亂的苗頭皆會重判。

這一次乃是官家和太皇太后奪權,他們若是參與其中,哪怕是太皇太后勝利,其死後恐怕也難逃下一代帝王的清算。

畢竟無論是何種原因帶兵逼宮,對帝王來說都是無法原諒的,再說滿朝大臣已經支持官家親政,他們又何必做這個出頭鳥。

“我等並非是謀反作亂,而是要保證太皇太后的安全,別忘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教訓。”高公紀低聲蠱惑道。

一眾將領不由眉頭一皺,他們的確是受高太后提拔,唯有高太后在,才能保住他們的位置,若是官家親政,恐怕…………。

“而且官家受到邪醫範正蠱惑,立志變法,日後必然重用新黨,重啟遼夏之戰,到時候有多少無辜將士犧牲,你我恐怕也難逃一劫。”高公紀再次威脅道。

孟元和一眾將領心中一震,他們都經歷過親歷年間的戰爭,自然知道戰爭的殘酷和西夏士兵的兇猛,心中畏戰情緒滋生。

“而且我等並非孤軍奮戰,文官之中亦有很多追隨太皇太后,定然不會對官家不孝行為坐視不理。”高公紀自信道。

高太后乃是保守派領袖,其追隨者眾多,今日不過是被趙煦打一個措手不及罷了!真正較量也未必會輸。

一眾將領對視一眼,緩緩點頭,而太尉孟元則臉色猶豫。

高公紀見狀低聲耳語道:“孟皇后乃是高太后欽點,官家素來不喜,若是太皇太后失勢,恐怕孟皇后的皇后之位不保!你莫要忘了仁宗朝廢后郭氏前車之鑑。”

孟元臉色霍然一變,郭氏乃是仁宗的第一任皇后,同樣也是太后劉娥的欽點皇后,為仁宗不喜,仁宗親政之後,很快廢掉了郭氏,另立曹氏為皇后,而孫女孟皇后和郭氏如出一轍。

“此事需要從長計議!”孟元臉色鄭重道:

高公紀見狀,心中得意一笑,無論是為了自己的太尉之位,還是為了皇后之位,孟元必須站在太皇太后這一邊。

有了太尉孟元的支持,大事可成!

孟元憂心忡忡的回到孟府之時,天已經黑了!

突然發現孟府張燈結綵,極為隆重,正想發火怒斥,卻看到一個雍容華貴的身影,正是孟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