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最強皇孫,請老朱退位 作品

第122章 儒學改革

  這樣會導致一場,轟轟烈烈的變法運動,到時候反對的人不少,這些人不像之前稅務改革的地主,而是天下讀書人,還包括朝中官員,翰林院和國子監那些人等。

  地主和商賈,還有貪官汙吏,朱元璋能照殺不誤,不需要心慈手軟。

  但是讀書人殺不得!

  如果殺了,朱元璋就是暴君,遺臭萬年。

  讀書人不能隨便殺。

  朱元璋問道:“乖孫認為,如何降低儒學比重?”

  按照朱炫的意思,儒學是要改。

  但是怎麼改,需要有一個尺度,不會導致太大的後果。

  朱元璋的心思被說得動搖了,忽然覺得,如果他能改變這一現狀,在後人的歷史上,說不定還有特別的評價,歷史地位也會不一樣了。

  比如漢武帝和董仲舒獨尊儒術,他改革儒學,能載入史冊,流傳千古。

  朱元璋又看向朱炫,這孩子有些話,雖然說得很叛逆,比如反對儒學,會讓天下人唾罵,但又很懂事,目光長遠,格局很大,提出的想法,很多時候都是一針見血。

  “孫兒認為,儒學的精華,在於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其他的四書五經,天地君親師等,可以酌情保留。”

  “至於怎麼取捨,孫兒就不太懂了。”

  朱炫雖然讀過不少書,但是沒有深入地研究過儒學。

  現在能說的那麼多內容,都是把後世的見識,搬一部分來告訴皇爺爺。

  按照他的見解,儒學保留君子六藝即可,其他都可以拋棄,但又擔心這樣做,儒學名存實亡,外面的人,又是議論紛紛,各種進諫噴人等。

  朱炫也不想皇爺爺被罵得太慘。

  除開六藝,其他內容還是適當地保留。

  六藝的作用是很大的,其中有兩個,還是和打仗有關,儒學創建之初,追求的是文武雙全,只不過被唐末兩宋時期,那些酸儒曲解了。

  再加上曲解之後的內容,符合統治者的需要,順利延續至今。

  被每一代統治者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