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先驅 作品

339簽訂條約

  當菲利普的叔叔們最終得知他們的命運時,這無疑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也許更令他們痛心的是,他們意識到侄子菲利普的背叛。菲利普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正直的人,然而這次他公然撒謊,並且在背後捅刀子,這樣的行為引起了許多人的憤怒和不滿。他們有的哀嘆,有的哭泣,有的無奈嘆息,還有一些人憤怒至極。然而,最終他們除了接受現實之外,又能做什麼呢?畢竟亞歷山大是一個強大的存在,他們無法與之抗衡。

  然而,在他們陷入絕望之際,一道曙光突然降臨。一些貴族提出了一個建議:“殿下,或許您可以將您的一些兒女嫁給我們,這樣他們就可以繼續留在提比亞斯了!”這個建議實際上是菲利普暗中提出的,他對整個事件的發展感到愧疚,並希望能夠以某種方式與親戚們和解,儘管他從未公開承認這一點。然而,這也意味著分支王室並不知道這個建議是出於真心還是貴族們只是利用他們的困境來結交關係。因此,這些提議的接受程度各不相同,這與菲利普的初衷大相徑庭。

  亞歷山大對這些幕後的小動作並不在意。他正忙於處理更重要的事務,無暇顧及這些瑣碎之事。這在一定程度上安撫了悶悶不樂的泰奧尼勳爵,他從一開始就強烈反對整個交易。亞歷山大多次向他保證:“貴族們都聽到了。我不可能傷害王室。”然而,在亞歷山大最寵愛的兒子格奈烏斯去世後,泰奧尼勳爵似乎對菲利普產生了非理性的仇恨,無法保持冷靜和理智。他憤怒地喊道:“王室就應該被殺掉!帕夏大人,你已經打敗了他們,你還怕什麼?”他完全忘記了那句格言:佔領土地容易,守住土地更難。

  這個跡象讓亞歷山大開始認真考慮是否應該給這個人任何權力職位。然而,即使亞歷山大願意,目前他也找不到一個能夠替代泰奧尼勳爵的人選,哪怕只有他十分之一的能力。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裡,亞歷山大似乎只能與泰奧尼勳爵打交道。於是,亞歷山大試圖利用這種不利的局勢,用更大的財富和權力的承諾來安撫泰奧尼勳爵。“所以我才把提比亞斯南部交給你,這個國家最肥沃的地方,是從王室手中奪來的!這是對你的獎賞,你可以用它來進一步削弱王室的力量!”亞歷山大聲稱。這確實是他的真實意圖。

  他還有另一個考慮,那就是南方的貴族普遍比北方的貴族對王室更為忠誠。其中許多人甚至與塞索斯各個城邦有著緊密的聯繫。因此,亞歷山大並不希望菲利普重新與這些忠誠的人建立聯繫。他希望通過將提比亞斯南部交給泰奧尼勳爵來控制這一地區的局勢,並進一步削弱王室的影響力。

  相反,亞歷山大懷揣著深遠的意圖,企圖藉助席奧尼勳爵之力,取代他原本的地位。他巧妙地在這股地方勢力與眾人眼中的“叛徒”之間,播種了一種微妙的敵意,營造出一種微妙的平衡態勢,讓他們彼此牽制,無法輕舉妄動。隨著席奧尼勳爵佔據了菲利普鍾愛的土地,王儲菲利普不得不將目光投向更為務實的北半部,那裡,亞歷山大的影響力顯然更為強大。

  席奧尼勳爵心中雖對亞歷山大的豐厚獎賞存疑,懷疑其背後隱藏著不可告人的動機,但他所統治的那片肥沃、鬱鬱蔥蔥的田野,卻宛如一片神奇的樂土,至少為他帶來了一絲慰藉,緩解了他內心的痛苦。於是,亞歷山大似乎暫時躲過了這場潛在的災難,至少在目前看來是如此。

  完成這一切佈局後,亞歷山大開始著手為菲利普和其他貴族準備一場莊嚴的宣誓儀式。他深思熟慮,決定將這場儀式安排在初秋時節,以便給予所有貴族充足的時間抵達首都。隨後,亞歷山大迅速行動起來,向所有貴族派出信使,傳遞著這樣的信息:“以王儲菲利普之名,望你速於秋季蒞臨新領主贊贊帕夏面前,宣誓永恆的忠誠。”這簡短的三十一個字,看似平淡無奇,實則蘊含著霸道之氣。

  這封信的簡潔,與常規的貴族通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通常,寫給貴族的信函都會充滿華麗的辭藻,即便是開頭段落,也會至少寫上三百字,充斥著問候與讚美之詞,強調他們對王室的貢獻。而正式的邀請函更是長達數百甚至上千字,字裡行間洋溢著對貴族的尊敬與期待。然而,亞歷山大的信卻摒棄了這些繁文縟節,直接而有力,甚至可以說是粗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