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003 心腹

  原本明太祖朱元璋是堅決反對宦官識字的,可是自打朱棣登基之後就把這個規定給打破了。相對於總和皇帝爭權奪利的文官集團而言,性格執拗的永樂皇帝更喜歡重用聽話的宦官做事,並把這個傳統連同基因一起傳了下來。

  可宦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嚴重阻礙了為皇帝服務的效率。宣德皇帝一上臺,立刻建立了內書堂,專門用來培養識文斷字的高級宦官。

  既然是皇帝專門用來制衡文官集團的產物,那起點肯定不能低。內書堂每期招收二三百名年滿十歲的小黃門,由司禮監統管,請翰林院學士為講師。苦讀五年,經過皇帝親自出題考試,成績優秀者才能畢業,號稱內官的國子監。https:/

  能從內書堂畢業很不容易,成績優秀者通常先安排進入六科廊抄寫一段時間公文,有點像實習期。表現良好者會被選入文書房或者去給太子伴讀。前者將來很可能成為司禮監掌印、秉筆,後者則是妥妥的太子近臣,前途無量!

  當然了,王安能成為自己的伴讀,在當時來看好像不算恩典,更像是一種發配,這也和他師父的師父馮保有關。張居正倒臺之後,馮保也跟著一起吃了瓜落。

  雖然說小黃門剛進宮必須要認師父,王安當時只是個小孩,狗屁不懂,談不上是誰的餘黨,可畢竟掛著名份,被排擠到冷宮陪同樣不得勢的皇長子讀書很合理也很般配。

  俗話說的好,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做為凡人,真不清楚天上哪塊雲彩下面有雨。老天爺沒有讓王安等三十年,僅僅七年就扔下來半張餡餅,準確的砸在了他頭上。

  隨著皇長子被冊封為皇太子,他自然而然就成了東宮侍讀,半隻腳已經踏入了司禮監的門檻,只要能確保太子平平安安繼位,前途必須一片光明。

  到底是福是禍,除了外界因素影響之外,還得看自己對他滿意不滿意。就目前來看,經過七年的朝夕相處,基本還是滿意的。

  做為伴讀,王安不光完成了本職工作,還超額了。正是因為有了他的存在,景陽宮雖然依舊是冷宮,半點待遇也沒提高,卻不再像之前那樣四處都是窟窿,無論太監還是宮女愈發規矩並井井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