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022 李之藻

  自鳴鐘確實是個好東西,但太過精巧複雜和貴重,如果再加上個眼鏡,不光能為自己悄悄斂財,還可以藉此熟識一些願意嘗試新鮮事物的官員大臣,又不會引起皇帝的過份關注。

  最主要的是生產眼鏡和生產望遠鏡基本劃等號,以它來當掩護可以培養一批熟練工匠,將來還能找機會發展化工業。

  “本宮小時候無所事事,會在冬日用冰融成片狀,幾片組合之後能看很遠,人眼不可及也,員外郎可曾試過?”

  那該怎麼用眼鏡讓李之藻主動鑽進自己的圈套裡來呢?古人云用熟不用生,太高端的招數洪濤也不會,還是老辦法,一個字,騙!

  你不是喜歡天文學嘛,那就肯定離不開觀測,沒有什麼東西能比一臺天文望遠鏡更吸引天文愛好者的。誰能讓他們看到更多、更清楚的天體,誰就是師長和摯友。

  “……願聞其詳!”果然,李之藻立馬就聽明白了,注意力全集中在太子勾畫的器物上,把講學的事情忘得一乾二淨。

  上午兩個時辰全在討論望遠鏡的設計思路中渡過了,洪濤並沒一次性把設計圖畫出來,而是故意只說開頭,先讓李之藻發揮想象力,再經過兩個人的爭論才最終形成初定稿。

  然後這位員外郎就揣著十幾張草圖急不可耐的走了,說要去問問利瑪竇等人,看看設計圖裡還有沒有缺陷。過幾天還得興致沖沖再回來,就發現的問題和後續製造環節繼續交流。

  看到沒,洪濤一個字沒提,這位大明工部官員就主動靠了上來。假以時日,等他看到自鳴鐘和更多奇思妙想之後,除了繼續追隨別無它選。哪怕知道有飛蛾撲火的危險也忍不住要靠近,這就叫投其所好。

  下午,洪濤搖身一變成了講課的,在東宮前院東配殿裡給十個滿臉懵懂、兩眼無光的宦官工匠當老師,一點一毫的教授他們該如何看懂圖紙,又該怎麼去加工零件。

  這個工作聽上去不難,但做起來艱難無比。宦官工匠年紀大的五六十、小的也得三十多,手藝都是不錯的,可越是手藝好思維模式就越固定。再加上從來沒如此近距離和太子接觸過,內心忐忑分散了注意力,理解速度慢如蝸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