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035 積怨成怒

  可俗話說的好,伴君如伴虎,萬一哪天自己沒忍住引起皇帝的猜忌,之前所有的準備就全白費了,半點抵禦風險的能力都沒有。

  後者一開始比較冒險,但只要成功了後期會很主動,也贏得了更多改變和發展的時間。即便不能快速轉變積重難返的偌大國家,還得和朝臣們慢慢扯皮鬥心眼,至少不會讓國家的經濟、外交和軍事加速惡化。

  但刺殺皇帝是個很難的技術活,哪怕做為太子也不太容易找到單獨靠近皇帝的機會。即便有機會靠近,用何種手段快速致人於死地還能不漏出他殺的明顯跡象,始終沒有太穩妥的解決方案。

  也就是鑑於此種情況,洪濤才決定不冒太大風險先忍耐一段時間看看。事實證明他不是個太能忍的人,或者說一旦手裡有了可以反擊的實力,哪怕不是特別充足,心裡依舊會長草。

  為啥這麼說呢,很明顯,玻璃窯的成功帶給了他一種能致人死命且不被人發現的刺殺手段,然後就再也無法忍受帝王那種為了權力可以捨棄一切的思維方式和做法了。

  如果放在一年前,即便成為了太子,面對萬曆皇帝種種荒謬的做法也只能在心裡無數遍的詛咒,臉上半點不滿也不敢表露。

  自打玻璃窯把實驗器皿燒造好送入東宮,洪濤就減少了去四夷館走動的次數,騰出更多時間投入到了化學實驗當中。

  做試驗的地點就在太子妃和兩位選侍居住的後院,她們已經能熟練用加減乘除運算整數,正在學習分數、小數乘除法以及代數方程。

  洪濤不想讓太多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但試驗確實需要助手。乾脆拉著媳婦們一起進實驗室吧。古人不是說了,夫妻同心、其利斷金!

  至於說太子妃和選侍們和自己是不是一條心,洪濤根本不關心。啥叫乙醚,有什麼作用,任何人、包括試驗參與者也無法參透,估計有很大可能會被當做道士的煉丹術。

  皇太子沉迷於煉丹術,這件事如果被傳出去,會不會引來大麻煩呢。洪濤可以很負責任的講,肯定不會。明代皇帝迷信丹藥的不在少數,即便不親手煉製,也絕不會反對,更不會把煉丹術當成荒廢時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