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037 紙上談兵

  “削藩……何出此言!”聽到這個話題李贄突然緊張了起來,比剛剛聽聞皇帝要掛還嚴重,手按在棋盤上已經有了微微的顫抖。

  “宗室數量過多,朝廷財政已處於崩潰邊緣。至去年止,玉碟屬籍者超十三萬眾。而嘉靖四十二年不過三萬人。短短三十年間數量翻了兩番,幾乎吃光了朝廷。若是再過三十年,豈不是要連本宮一起吃掉了!”

  在如何改變明朝走向的問題上洪濤琢磨了二十年,經過無數次計算衡量和推演,先後推翻了從官制、兵權、土地、稅收等方面下手的計劃,最終只剩下削藩算是勉強可行。

  首先,如何處置宗室算皇帝的家事,又不太關係到國本,朝臣的反對聲音肯定有卻不會太激烈,只要處理得當還是有機會達成共識的。

  其次,宗族所佔據的利益實在太多了,不光有每年固定的俸祿還有田畝和房產,甚至王府裡配備的官員也是朝廷開工資。

  耗費這麼多錢糧就為了哄著一群親戚別造反,成本有點過於高了。洪濤肚子裡有一大堆辦法可以降低幾倍的成本,達到同樣的效果。

  能從宗室手裡省下大量俸祿、收回大量田畝府邸,就是可以重新分配的利益。用它們去和朝臣做交易,顯然取得共識的可能性會更大。

  最後,取消了各級藩王之後,還可以拿出一部分利益分配給軍方勳貴,讓他們也成為利益共同體。由皇帝一意孤行變成皇帝帶頭憂國憂民、文臣武將忠心輔佐,別說藩王們沒兵,就算個個都是朱棣照樣也得玩完。

  “當年成祖皇帝……”聽了削藩的理由李贄稍稍平靜了些,但依舊想說說害處,希望提醒年輕的太子不要太心急氣盛。

  “此一時彼一時也,本宮倒是希望諸王們拿起武器反抗,那樣一來就可以順理成章的誅殺乾淨,一兩銀子的俸祿都不用出了。

  只可惜我那些叔叔大爺堂哥堂弟們怕是沒有成祖的能力和膽量了,到時候還得讓朝廷養著,時時刻刻成為一些圖謀不軌者手中的棋子。”

  李贄想說什麼洪濤不用聽就知道,建文帝不就是想削藩結果反被藩王給削了。自己肯定不會犯他那樣低級的錯誤,更不會給藩王們反叛的機會。和急了眼的洪扒皮比起來,任何一個藩王都純潔的像天使,仁慈的像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