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050 暗中積累

  其實不管徐光啟是什麼樣的人,洪濤都必須把他先劃拉過來裝進儲備庫。原因很簡單,能在這個年代主動接觸西方學說、願意睜開眼平等看待世界各國、且不妄自尊大的人,多少會和自己的理念有臭味相投的可能。

  自己要用他的知識和能力,不是打算平地立聖人,具體個人道德水準如何真不重要。如果非要比這個的話,恐怕自己才是道德最低下、人品最敗壞、辦事最不是東西的那個,有啥臉面去要求別人呢。

  “徐子先?臣在南京崇正書院與焦弱侯、董玄宰、湯義仍、袁中郎論學時與此人有過一面之緣。”聽到徐光啟的名字李贄微微有點驚訝,不清楚年輕皇帝是怎麼知道的,但還是說出了他們之間的關係。

  “……除了徐光啟,另外幾位都是誰?”聽到李贄認識徐光啟洪濤很欣慰,倔老頭沒白搭救,不光能在內閣裡為自己遮風擋雨,人脈關係還挺廣。

  可是欣慰之餘又有點煩躁,古人在日常對話裡習慣稱呼字或者號,而自己從歷史書上記住的古人一般都是名,對不上號啊!

  “哦……不知老先生能否去信一封,把徐子先叫來與朕見見。”聽完李贄的說明,洪濤覺得除了徐光啟之外好像也沒啥急需的人才。

  焦弱侯名焦竑,文學上很有造詣;湯義仍名湯顯祖,這個人自己聽說過,著名戲曲家;袁中郎名袁宏道,也是研究文學戲曲的;最有名的就是董玄宰了,他叫董其昌,很大的畫家,後世裡拍賣會上一幅畫值老鼻子了。

  可惜目前最不需要的就是文學家、戲曲學家和畫家,即便李白推開棺材板主動來應聘,怕是連個秘書都幹不了,太費酒,工資不夠喝的。

  “陛下如此急於用人,老臣倒是想起一位。”把朋友推薦給皇帝,在古代算很露臉的事情,即便如李贄這種倔老頭也顯得有點興奮。看來學成文武藝貨賣帝王家的思想很是根深蒂固,古代知識分子好像也沒有別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