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061 削藩2

  其實光是幾十位藩王和家屬朝廷肯定養得起且沒啥難度,可是老朱設計這套體系的時候好像忘了一件事,人是可以生人的,且越生越多。

  朱元璋一生冊封了25位藩王,加上公主、駙馬之類的宗室人口總共才58人。可是到了萬曆二十七年,200年間,老朱家的金冊上就有了157000多口子。

  按照老朱的規定,皇帝的次子封親王,親王的世子可以襲封;次子以下封郡王,郡王的長子襲封;次子以下封鎮國將軍,往下就一代一代降級了。

  鎮國將軍的所有兒子封輔國將軍,輔國將軍的所有兒子封奉國將軍,奉國將軍的所有兒子封鎮國中尉,鎮國中尉的所有兒子封輔國中尉,輔國中尉的所有兒子封奉國中尉。

  成了,到此為止就不再降級了,不管傳多少代依舊還是奉國中尉,永遠拿朝廷俸祿。當然了,如果有立功表現啥的還可以再封王爵,那就從頭再走一遍。

  除此之外皇帝還有女兒也得冊封。皇帝之女封公主,親王之女封郡主,郡王之女封縣主。郡王孫女封郡君,曾孫女封縣君,玄孫女封鄉君。

  從親王到奉國中尉、從公主到鄉君每年都有祿米、祿麥、祿鹽和籽粒(地租)。親王歲祿10000石、郡王2000石,鎮國將軍1000石,輔國將軍800石,奉國將軍600石,鎮國中尉400石,輔國中尉300石,奉國中尉200石。公主每年食祿2000石,郡主800石,縣主600石,郡君400石,縣君300石,鄉君200石。

  從這套分封體系中就能看到一個漏洞,藩王們啥都不能幹,想致富最簡單的辦法不是靠腦子和能力,而是肚子。每多生一個兒子或者女兒至少可以獲得2000石到200石不等的歲祿。

  於是藩王們就玩命生,生的越多越富、生得越多機會也越多,萬一哪個孩子混出點名堂,整個家族全跟著一起受益。

  那麼問題來了,明朝的生產力水平遠遠跟不上宗室們的繁殖速度,每年的財政支出越來越多,到洪濤登基的時候,差不多一半歲入都要被宗室吃掉,窟窿越來越大了。

  這還僅僅是歲祿一項,很多藩王宗室還有大量不納稅的土地,加劇了土地兼併的速度,減少了國家稅收,兩頭加一起就遠遠不止歲祿這麼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