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075 舌戰群儒3

  但不可草率從事,更不能屈打成招,有就是有,拿證據給朕和大理寺,沒有就是沒有,半點不能含糊!眾位愛卿,朕如此處置可有不妥之處?”

  可惜張問達沒想到,今天不管他軟還是硬,同不同意皇帝的主張,都逃不出被調查的命運。原因只有一個,當年李贄被彈劾下獄就有他捕風捉影、筆下生花的功勞。

  對於這種為了私慾不顧別人生死,更不顧道德法律的官員洪濤堅決不會手軟,只要撞到面前,調查定罪是最輕的,證據確鑿,抄家流放才是最終歸宿。

  你不是千里做官只為財嘛,那好,我就讓你奔波大半輩子最終落得個身敗名裂、財貨空空的結局。還不殺你,必須活著苦熬!

  “……”這已經是文武百官在短短半個時辰之內的第三次集體沉默了,倒不是用沉默對抗,而是在心裡玩了命的盤算著一個問題,皇帝到底想幹什麼?

  不搞清楚這個問題誰也不想當出頭鳥,雖然說忠言直諫是美德,哪怕被罷官也能贏得不少聲望,將來還有起復的希望。可幹什麼都有成本和收益,糊里糊塗得罪了皇帝很可能會血本無歸。

  “熊鳴夏,你可是要和朕辯一辯大局和內憂?”前兩個問題已經表態完畢,且沒人出面反駁,那就只剩一個問題需要辯論了。可是等了十幾秒鐘依舊沒人出聲,洪濤乾脆點名了。

  “臣不敢與陛下辯,然縱觀史料,各朝各代削藩均是極危險之舉,如無萬全把握不可輕動!”

  眼見兩位同僚一個差點成為皇帝掏百官錢包的幫兇,一個乾脆面臨著東廠調查,吏科給事中熊鳴夏不禁有點含糊,面對皇帝咄咄逼人的架勢,用了很大勇氣才勉強表達全了完整意思。

  “錯,朕從沒提過削藩,只是待遇酌情減少。熊愛卿的擔心大可不必,如果此事放到太祖、成祖乃至仁宗、宣宗之時,確實是個大問題。

  此一時彼一時,眼下我朱家宗室中別說起兵造反,怕是連能頂盔摜甲上馬疾馳者都挑不出來了。可悲太祖、成祖皇帝以馬背得了天下,兩百年之後子孫們卻成了養尊處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廢物。要說不孝,誰還能比我等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