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085 各懷鬼胎

  李廷機的機會更渺茫,在削藩鬥爭中浙黨站錯了隊伍,不光得罪了皇帝還丟掉了內閣首輔位置,不被痛打落水狗就很幸運了,怎麼可能再補上一位大學士的缺。

  剩下吳道南和趙世卿,一個勉強算小黨派的邊緣人物一個乾脆無黨無派,即便入閣也對眼下的朝廷格局形不成太大影響。

  洪濤可不會這麼想,朝廷格局必須動盪,你們全都按部就班的分配好了利益,剩下的閒工夫肯定就該琢磨皇帝了。

  所以越是朝廷官員們喜聞樂見的人選就越不會選。最終入閣的是吳道南和方從哲,一個楚黨一個齊黨。有了他們兩個入閣,朝中的政治格局更亂了,原本大獲全勝、勢頭正盛的東林黨人忽然發現領先幅度也不怎麼大。

  有了內閣大學士在皇帝邊上嘀嘀咕咕,楚黨和齊黨保不齊會成為下一個浙黨,必須抽出很多精力去對付。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多了一個掣肘就少了一分鋒芒。

  這就是洪濤最想看到的結果,在朝堂鬥爭中想上下一心鐵板一塊是永遠不可能的。歷代開國皇帝在打江山的時候有可能能做到,但在守江山的時候誰也做不到。雲九小說

  只要當了官,有了更高的利益訴求,自然而然就會抱團取暖,換句話講叫團結一心,敵對的目標也從掌權者變成了當權者,也就是皇帝。

  在中國古代的統治階級中,皇帝和官員既是合作者又是競爭者。合作是要佔據統治的地位,競爭則是分配利益。誰多誰少都要爭一爭,相對而言,所有官員都是皇帝的對手。

  明白了這個道理也就該知道如何處理君臣關係了,皇帝不需要找忠臣,也永遠找不到忠臣。在某段時間內,某些官員有可能會對皇帝忠誠,那是因為利益訴求一致。

  隨著時間和環境變化,利益訴求也跟著一起變,以前的奸臣可能會變成忠臣,以前的忠臣也可能變成奸臣,忠和姦都是動態且相對的。

  當然了,站在皇帝角度是這樣,換個角度可能就不成立了。比如說對於老百姓而言,不管統治階級內部如何爭鬥,誰能讓他們吃飽穿暖、誰不往死裡欺負他們,誰就是好官。如果還能給予一點尊重和憐憫,就是大大的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