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112 會試和京察

  支持遷都?那是不可能的;不支持遷都,就得否定《行在見聞》。不管怎麼表態馬經綸都要倒黴,剛剛發芽的報紙也就跟著被扼殺了。

  “……不如由陛下起個名字,臣轉告馬經綸。”做為內閣大學士,李贄馬上就聽懂了皇帝的意思,也深以為然,不過他也不想背這個累,打算來個一勞永逸。

  “呃……叫《半月談》如何?報紙天天刊印耗費巨大,每隔半個月發行一次比較合適,文章也來得及仔細潤色。”洪濤本不想佔這種便宜,可骨子裡對起名有著濃郁的嗜好,忍了好幾下還是沒忍住,脫口而出。

  “……臣以為……”李贄聽到這個名字及其解釋,老臉上頓時佈滿了溝壑,吭吭唧唧的愣是沒馬上想出讚美之詞。這是啥破名字嘛,一點文采都沒有。

  “李師不用費心思了,朕讀書不多,連個童生的水平也不及。不過朕剛才就說了,報紙不光是給士人看的,名字俗一些也無妨。”

  洪濤就知道自己起的名字不合古人胃口,也懶得聽那些言不由衷的奉承,就叫《半月談》了,等自己坐穩皇帝寶座還要御筆為其提名呢,到時候看誰敢笑話!

  君賢臣忠的鬧劇還沒完全消散,新的一年又到了。1607年,景陽三年,新皇登基的第三年,也是洪濤計劃中非常重要的一年。

  如果說前面三年的執政算實習期,那從這一年開始就要轉正了。只是在轉正之前還得通過一次大考,考試項目有兩個,殿試和京察。

  明朝的科舉制度分為五個階段,童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每個階段都是通關模式,必須取得上一個階段的認可才能去挑戰下一關,最終大Boss的挑戰時間是每三年一次。

  在各地讀書的人經過當地的童生試,獲得童生資格。童生有可能是小孩子,也有可能是大幾十歲的老頭,沒有年齡限制。

  童生有資格參加下一級州縣級別的考試,叫做院試。通過了叫秀才,具備了吃國家福利的資格。